首页/ 党员论坛 / 泾渭时评 / 正文

证明事项少了 政民互信多了

来源:湖南日报 发布时间:2020-11-25 10:06 作者:吴学安

  剑指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烦、多头跑、来回跑……持续开展2年多的“减证便民”行动,目前迎来新进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相关意见,要求有针对性地选取与企业和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使用频次较高或者获取难度较大的证明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从制度层面进一步解决企业和群众办证多、办事难等问题。

  在以往的行政许可模式中,主要由办事群众、企业承担“举证责任”,提供相关必要的手续。而此次推行的“告知承诺制度”,行政审批机关一次性告知审批条件,申请人以书面形式承诺符合审批条件,行政审批机关根据申请人承诺直接作出行政审批决定。其出发点是通过行政机关清楚告知,企业和群众自愿承诺并诚信守诺,来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难的问题。实际上是以告知承诺书替代了原来的证明材料。有一些必要证明,则由行政机关通过信息共享、事后核查等方式解决,申请人不必另行开具。

  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持续深入进行,减少不必要的审批和证明事项,放权于企业、还权给民众成为当下政府行政服务改革的创新点。告知承诺制试点工作的实施,改变了原先重审批、轻监管的审批模式,形成了宽进严管、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新管理模式,是简政放权的具体体现,解决了群众办事难、反复提交资料等问题,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政府职能转变的改革成果。

  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作为一项创新,无疑是在简政放权和厘清政府边界的基础上,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和民众自我治理能力的一次新尝试。而要确保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的顺利实施,管理服务部门与群众、企业的互信是关键。因此,必须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在核查或者日常监管中发现承诺不实的,行政机关要依法终止办理、责令限期整改、撤销行政决定或者予以行政处罚,并纳入信用记录。

  要让告知承诺制度真正能保障公共利益,也需要各职能部门之间充分沟通协调,变“群众奔波”为“信息跑腿”,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方能从源头上避免“奇葩证明”等现象。期待尽快探索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和规范,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和营商环境,为办事群众提供更便利、更优质的服务,充分激发和释放社会活力。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