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泾渭时评 / 正文

打造乡村全面振兴生力军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0-11-11 09:00 作者:汪曼莉

日前,新华社刊文,近年来,我国农民培养方式更加丰富,高素质农民培育、高职农业教育、高等农业教育“三高”协同,不断构建农民短期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中高等学历教育相互衔接的高素质农民培育新格局。去年高职面向高素质农民扩招突破2.6万人。

何谓高素质农民?高素质农民又称新型职业农民,特点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爱农业、爱农村、敢创新、负责任、能稳定,具有很强的市场意识、信息意识、科技意识、竞争意识、质量意识和法制意识。高素质的农业劳动力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源泉,是驱动乡村振兴发展的巨大动能。培育高素质农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也是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要举措。

高素质农民数量不断攀升,让人欣喜。然而,另一项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培养的高素质农民总量超过1800万人,仅占乡村人口5.6亿人的百万分之三。面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需求,高素质农民在总量上还需有更大的突破。在一些农业发达国家,农业之所以发达,除了现代智能机械化,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拥有大量的高素质农民。数据显示,我国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农民中,从文化程度看,接受过高中教育的农民占38.7%,大专及以上占15.8%;从技能等级看,农村劳动力的整体技能水平不高,无技能等级的占33.8%,初级的占34.2%,中级的占27.9%,高级的仅占4.1%。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程度与国外农业发达国家相比,相距甚远,也远不能满足当前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求和现代化农业发展需求。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培育高素质农民、加快推进高素质农民发展是促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有力抓手,也是新时代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整合利用农业广播学校、农业科研院所、涉农院校、农业龙头企业等各类资源,加快构建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今年6月,农业农村部印发文件提出,推进农民教育培训提质增效三年行动,今年培育高素质农民100万人。陕西省在推动高素质农民培育方面加快步伐,提出在全省范围内加强产业扶贫110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以提高产业贫困户生产技能为导向,开展普及性技术培训、产业技术服务、技术干部包联等技术帮扶;培育200名农业经理人,培训300名高素质农民培训师资;安排近2000万元资金对项目建设和培训主体进行补助;等等。政策的支持和帮扶,将推动农村加快形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乡村振兴生力军。

当然,打造这支乡村振兴生力军,还需要更多措施。如用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驾护航。法律法规全面配套是发达国家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要用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在高素质农民培育培训的方方面面进行全方位保障,既保障农民权益,也激发职业农民的从业积极性。用系统的培训体系全面支持,构建完善的农业科研、农业推广建设、农业教育培训三位一体的新型农业教科体系,建立适应当地自身实际的高效培训体系,提高培训培育的精准性。如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针对大学生村官专门编写村级管理实务、农业技术推广、农村创业与项目选择等专用教材;杨陵区尝试让村干部上大学等,就较好地解决了村干部能力偏弱、文化程度偏低等问题。用长效的激励机制确保活力。如何让农民长期保持参加培训及从事农业相关工作的积极性,还需要有一套相应的激励措施,如让农民在接受职业教育后享受一定的补助、补贴,创业可享受贷款优惠等;通过村级治理中实施的积分制管理,鼓励职业农民在村民中开展知识讲授、带动众多村民参与培训;举办高素质农民技能展示活动等。

农村人才是强农、兴农的根本。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民成为高素质农民,才能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村成为和谐稳定、安居乐业的家园,才能让农业走向现代化,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