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泾渭时评 / 正文

确保老乡一个不少进入全面小康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0-11-09 08:20 作者:苏同敏

决胜全面小康,今朝胜利在望。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再接再厉、一鼓作气,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刚刚闭幕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吹响开启新征程嘹亮号角的同时,更激发着我们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进步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一步,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对我们党和国家、对中华民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之所以这样讲,原因在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更重要也更难做到的是“全面”。确保老乡一个不少进入全面小康,就是“全面”二字的要义之一。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贫困老乡能不能脱贫。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要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经过长期不懈努力,我国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历史性地画上句号,千百年来“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憧憬就要变为现实。不过,目前脱贫攻坚剩余的贫困人口,都是贫中之贫、坚中之坚。就比如,虽然我省贫困县全部摘帽,但是仍有18.34万贫困人口尚未脱贫,这些贫困人口大都发展能力差、脱贫难度大。

到今年底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具标志性的成就,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3800多万三秦儿女正在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扛起担当、应对大考、书写答卷,坚决打赢最后的“硬仗”、啃下最后的“硬骨头”。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我们要紧盯目标、一鼓作气,“人盯人”“一对一”地做好剩余贫困人口脱贫工作,对标补短,监督监测,防止返贫,确保存量问题清零、增量问题随清,确保如期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确保老乡一个不少进入全面小康。

夯实责任是首要问题。脱贫攻坚越到最后时刻,越是考验我们的精神状态、工作能力和工作作风,必须做到临门一脚不松劲,不获全胜不收兵。要发扬连续作战精神,绷紧思想之弦,强化攻坚举措,慎终如始做好各项工作,坚决防止松劲懈怠、盲目乐观、急于清零等想法和做法。要确保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让脱贫攻坚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发钱脱贫。

补短板和提质量要相结合。当前,一些贫困地区产业体系和产业链条不健全,抵御风险能力比较弱;一些贫困群众就业方式单一、渠道不足,政策性收入占比高,巩固脱贫成果的挑战不小。要聚焦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扎实开展对标补短,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精准发力切实提高脱贫攻坚的成色和质量。要因地制宜发展扶贫产业,在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上下更大功夫,建立更加有效、长效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群众就业稳定、增收持续。要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政策并轨、机制融合、产业升级、力量统筹等方面认真谋划、积极探索,以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成果,推动脱贫摘帽地区走向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才是真富裕,全面小康才是真小康。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点,处在这样一个伟大时代,确保老乡一个不少进入全面小康,是我们签下的军令状,更是我们始终不改的初心、矢志不渝的使命。当此决战决胜的关键之时,当此“十四五”将起航、新征程要开启之际,我们唯有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才能书写精彩答卷,推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机衔接,才能乘长风破万里浪,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