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近年来,中央和各地密集出台一系列反对形式主义的举措,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不容忽视的是,一些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依然存在,比如,形式主义产生的思想根源远未根除,不担当不作为现象仍然在一定范围存在,一些形式主义现象改头换面、隐形变异,有的屡禁不止,等等。今年,脱贫攻坚要全面收官,小康社会要全面建成,同时还要努力克服疫情影响。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必须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深入整治形式主义,这需要相关部门、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凝聚为“铁三角”,合力铲除形式主义滋生土壤。
在部署安排各项工作中,上级有关部门起着牵头定向的作用,方向把得准、路线设得清,自然能事半功倍。形式主义的问题在下面,根子在上面。有关部门在安排工作、部署调度时,要充分发扬调查研究之风,深入一线多听基层声音,抓住工作中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找准目标任务和实际情况的结合点,做到有的放矢下任务、定目标,避免频繁开会、密集发文、多头填表。对下发的工作方案、通知等进行全面梳理排查,及时纠正偏差,坚持举一反三,细化减负举措,确保减负工作有据可依。
落实减负有关规定,基层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删繁就简,狠抓落实。要加强学习,用科学的思想理论武装大脑,不断提升把控全局能力,准确理解领会上级部署工作的意图,确保方向不偏。要坚持做到细心耐心,做工作中的有心人,注重结合实际情况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比如,善于利用办公软件等工具,对基础性资料、数据进行整理汇总,避免重复提取数据、疲于应付上报材料,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要提高工作的敏锐度,善于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能够提出合理意见建议,主动创造有力工作条件。
基层减负,减的是干部身上“形式主义压力”,增的是人民群众更多“获得感”“满意度”,决不能减轻了基层负担、助长了无为风气、损害了群众利益。减轻基层负担,群众既是受益者,也是参与者。细化减负举措,需多听听群众的意见,敞开大门搞减负,不能拍脑袋、想当然、一刀切对工作内容、程序、事项进行删减。对基层干部投入时间精力多但群众获得少的形式主义工作应大刀阔斧地减,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惠民工作则要细之又细地做好做扎实。要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破除形式主义的重要标准,引导群众监督形式主义现象,倒逼党员干部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