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期间热映的电影《我和我的家乡》,给大家带来了很多欢乐。不过,也有许多网友表示,这是一部让人“笑中带泪”的电影。
这部以家乡为题材的电影,何以会触动人心?最重要的应该是影片表现出来的乡土情怀,使许多人心头氤氲着一股浓浓的乡愁。电影中,5个独立小故事分别发生在东(浙江千岛湖)、南(贵州黔南苗寨)、西(陕西毛乌素沙漠)、北(东北乡村)、中(北京),一个地方一个代表性人物,支教老师、农村发明家、治沙英雄、基层干部、热心市民,影片从他们的视角出发,呈现了回得去的家乡的变化。两个多小时的电影只能展现5个小故事,但这5个小故事正是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中国大地上沧桑巨变的缩影。
坦率地说,中国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总体水平并不均衡,尤其是乡村地区,依旧面临着一些难题:产业还不够兴旺、生态还不够宜居、生活还不够富裕……脱贫攻坚不是终点,而是群众幸福生活的又一起点。要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人才。影片中,曾经连颜料都买不起的孩子,为家乡设计出了一所梦幻山村学校;被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录取的马亮,选择了在家乡发展稻田画……和电影一样,人才返乡创业,带动乡村发展的故事也一直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着。带着创业梦的蒲城桃农张春虎,从北京返乡发展了“春雨甜桃”;苏州“草莓硕士”林亚萍,带动周边群众一起走上了生态致富路……尤其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家门口创业”成为新潮流。据了解,截至8月底,全国新增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达到1700万人,其中不少人通过云视频、直播直销等新业态创业,成为服务农业、扎根乡村的创新创业群体。
农村大舞台,回乡大作为。目前,中国的乡村正在顺应发展潮流,不断优化升级产业,努力为年轻人扎根农村干事创业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政府也在不断做好人才引进之后的配套服务和后续服务工作。相信更多的“我”在“希望的田野”上开垦创业后,“我的家乡”会更加美丽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