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泾渭时评 / 正文

多为人才创新“架梯子”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20-10-28 10:56 作者:蔡洪帅

走好中国特色创新之路,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关键在人才。人才创新载体不足、创新平台稀缺,人才创新成果与基层发展需要不匹配,正成为制约地方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只有多为人才“架梯子”,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优化创新生态,才能让更多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为发展赋能。

以政策添“活力之梯”。政策机制顺,则一顺百顺,建立积极开放的人才体制机制,才能打通人才引进、使用、发挥作用的“中梗阻”。要加大政策创新力度,摸准摸实产业结构、科技特色、企业需求等底数,“量体裁衣”建章立制,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让人才真正享受政策红利、忘我干事创业。要合理设定人才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方式,激励人才职级晋升、科研攻关,营造“行行出状元”争先作为的良好局面。

以平台筑“成长之梯”。“筑巢凤来栖、花香蝶自来”,要着眼打造更优平台,创造更多机会,为人才赋能,让人才成长。要注重平台载体建设,完善配套设施,打造以企业科研平台为主体、以公共创新孵化平台为支撑、以社会服务平台为保障的支撑体系,提高人才承载力,为才尽其用“保驾护航”。要更大力度支持人才发展,在职称待遇落实、高端专业培训、基层补贴等方面给予倾斜,鼓励人才下沉一线、服务基层、扎根创造,提高人才满意度和幸福感。

以服务补“乐业之梯”。人才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环境的竞争,哪里有人才成长发展的环境,哪里就能集聚高端人才。要深化党委联系专家制度,顺畅人才安居、医疗、创业等绿色通道,多层面联系人才、服务人才,解决人才后顾之忧,以“保姆式”服务拴心留人。要尊重创新、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强化政治引领吸纳,重才敬才、优才留才,让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有位有为,打造人才向往之地、乐业之地。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州市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