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泾渭时评 / 正文

调查研究莫跑调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20-10-15 08:04 作者:孙岩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强调,要提高调查研究能力。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缺乏调查研究,不全面掌握实际情况,往往会导致决策失误、政策失效。

在现实工作中,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一得自矜、以偏概全式的调研广受诟病。这种调研难以听到真实声音、窥得全貌,由此得出的结论、总结的经验也就难以有效指导基层工作实践。

调查研究不仅是推动工作的好方法,更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只有不浮于表面、不流于形式,准确把握调研“基调”,真正在“调”上尽心、“研”上用力,才能出成果、见实效。

坚持提纲式调研,在内容上把握“主调”。坚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牢把握主题主线,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地见效。围绕推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六稳”“六保”等发展“主旋律”,科学设置调研课题,合理制定调研计划。树立鲜明的问题导向,立足实际、注重实效,杜绝不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秀式、盆景式调研。注意对调研目标进行梳理归类,列出调研重点提纲、方式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使调研能够有的放矢,把真实情况摸清楚、厘明白,在解决实际问题上狠下功夫,在提出治本之策上做大文章。

坚持家访式调研,在思想上饱含“情调”。坚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带着真情实感多下去看看、走走、问问,了解和掌握第一手材料,杜绝看材料听汇报式调研、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式调研。在破解调研主要问题的同时,注重解决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紧迫问题,努力发现一些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潜在问题。调研结束后,深挖问题症结、提出政策措施,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实招硬招,从根子上、源头上把基层存在的问题一项一项抓到位,把基层存在的困难一件一件解决掉。通过调研让老百姓受益,让“鱼水情”升温。

坚持减负式调研,在作风上保持低调。持续改进作风,将“为基层减负”思想贯穿调研全过程,坚持“开门”听实话、“推门”察实情,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坚持换位思考,多从基层角度考虑,探索既保证调研成果又不折腾基层的方式方法。在调研中多听群众意见、少听工作汇报,多看实绩实效、少看痕迹资料,多一些深入指导、少一些空头指示,这样才能为基层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也能听到更多掏心窝子的话。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