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简政放权,按照专业技术人才评价交由专业学术团体承接的思路,近日,深圳市出台了《深圳市社会组织开展职称评审工作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从多个维度对社会组织承接职称评审作出了详细规定。
职称制度是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和管理制度,良好的职称评审体系能让人才获得社会认可,激发他们的事业干劲。不过近年来,外行评价内行、人才评价方式单一、行政色彩浓厚等现象常常令人诟病。
此次深圳市出台的《管理办法》就以科学遴选、合理下放、严格监管为目标,将人才评价交给市场,让专业水平高、服务能力强和影响力大、自律规范的专业化社会组织承接职称评审工作,扩大评价工作的参与面和公信力,全面构建多维度、系统化职称评审体系,进一步强化职称评价的“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不同的领域、不同的专业,有自己的特点,有不尽相同的技术评判标准。专业技术人才涉及各行各业,让社会组织承接职称评审,能更好地遵循各领域人才的发展规律,更有利于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各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如此,才能有效激励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发展和队伍建设,有利于形成人才的“虹吸”效应。社会组织也能根据自身行业特点,科学合理地制定切合行业实际的评价方案,形成特色鲜明针对性强的行业人才评审标准,让评价人才由市场和行业说了算,真正发挥用人主体和社会组织的作用。
不过也有人担心,政府退出后的监管问题。事实上,放是为了更好地管。政府不再做职称评审的“主角”,并不意味着是做“甩手掌柜”,而是由直接人才评价转变为制度设计、优化服务,让职称评审越做越专业越细化,促进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发展壮大。同时也是要做好“裁判员”,给社会组织戴上“紧箍咒”。比如,引入竞争机制和退出机制,定期对社会组织进行考核,不合格的取消其职称评定资格。
当然,“懂行”的社会组织也要像爱惜羽毛一样爱惜形象,评定职称时不搞“小圈子”,而要眼光长远推荐有能力的人才,并且坚守行业自律与自净,形成相互监督、相互砥砺的氛围,让专业人才真正发光发热。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只有不断完善人才评级体系,尊重人才成长规律,优化职称评审制度,才能提升人才获得感,让他们在经济上有甜头、事业上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