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新时期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器。《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指出,党支部应当严格执行党的组织生活制度,经常、认真、严肃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就要磨亮批评利器,使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为一种自觉、一种习惯和常态。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党员干部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对各种诱惑不具备天然免疫力,必须持续进行理论武装,用批评和自我批评利器“刮污除垢”,保持肌体健康。如果批评的声音弱了,奉行一团和气,避重就轻走“套路”,利器就生了锈成了钝器,问题就会久拖不决、成为积弊,影响干事创业,破坏党内风气。开展批评,要涵养一颗公心,从大局出发,从党性原则、团结同志出发,克服“怕”的思想,不带私货大胆批评,使人少走弯路,促进事业蓬勃发展。开展自我批评要放下思想包袱、抛开顾虑,刀刃向内,见人见事见思想,在剖析反省中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陈毅元帅面对责备一时难忍,事后登门道歉、进行自我批评,时隔多年仍念念不忘,做诗自省。要坚持开门纳谏,虚心听取别人意见,深入剖析产生问题的根源,在接受批评中受警醒、受教育,在修正偏差中改造提升,使批评和自我批评真正成为转变作风、修正错误、增强团结的有力武器。
用好批评利器,需要制度作保障。要抓好《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党内制度法规落实,营造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民主讨论的政治氛围、民主监督的制度环境,让同志间既敢批评和自我批评,也善拿起利器治病救人,对那些压制批评、打击报复的行为,要严肃教育、坚决处理,以制度之力保护和传承好党的优良传统。开展批评,是明“病灶”、诊“病情”的过程。找到问题疾症,还要及时对症治疗。针对突出问题列出清单,制定整改时间表、路线图,做到立行立改,以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带动工作质量提升、带动作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