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载,日前在湖南常德火车站内,一位中年男子突发疾病倒地。危急关头,来自成都的两名医学生,为倒地男子进行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直至救护车到达。然而,这段救人的视频在媒体发布后却遭到网友恶搞,甚至造谣:“次日男子家属把两名学生告上法庭,原因是两个女生没有行医资格证,这剧情怎么样。”这条留言,获得了超过6万人次点赞。
这两名医学生对倒地男子实施了抢救,并且在救护车到达前一直没有放弃。按理说,这种见义勇为的行为,值得全社会大力弘扬。但是,“键盘侠”们却以“两个女生没有行医资格证”进行恶搞,引来不明真相的网友点赞。如此行为,实则是一种“网络暴力”,而对此,国家也出台了相关规定。去年12月20日,《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发布并规定,网络信息内容服务使用者和生产者、平台不得开展网络暴力、人肉搜索、操纵账号等违法活动。
倒地男子的离世无疑令人遗憾。但是我们绝不能因为人没救活,就否定两位学生的善举,否定她们救人的善意。那些恶搞者们,无论是逞一时口舌之快,还是故意披着正义与道德的外衣试图“带节奏”,都缺乏对救人这一行为最起码的尊重和敬意。事实上,“键盘侠”们不一定有真正的恶意,而是面对不同观点、不同立场,一言不合就开“撕”。不假思索的人,很容易被这些观点煽动,被“带节奏”,不知不觉成为网络暴力中的一员。有一个词叫“平庸之恶”,即对显而易见的恶行不加阻止甚至从众参与。那些逾越道德与秩序边界的语言叠加起来,就会呈现出巨大的破坏性,成为一种无责任、无思想的犯罪。
善良是一种传统美德。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即只有不弃小善,才能积成大善。王阳明提倡“良知”,是在劝人向善。马克·吐温也说,善良,是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人活着,需要相互依存。遇事多为他人考虑、为他人着想,这是人性的光辉,也是我们应继承并大力弘扬的宝贵精神财富。
令人欣慰的是,正当两位学生处在风口浪尖之时,逝者家属勇敢站出来,向救人者致谢。他们表示,虽然人走了,但必须要感恩,两名学生已经做到最好;没有抢救成功,也不怪她们。“必须要感恩”,给了施救者和社会莫大安慰。因为,这不仅是对“键盘侠”们的有力反击,也是对见义勇为正能量的弘扬。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在一定条件下,凡人善举会引发连锁反应,让善意的涟漪一圈圈扩散开来。一个好人、一件好事,极易引发更多好人、好事的出现,从而在全社会汇聚起向善的力量。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要通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一系列活动,汇聚起向上向善的强大力量。每个人心中都有善良的种子。弘扬真善美,不仅是人性深处的渴求,也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必然要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广大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逆行出征,为全国疫情防控作出了突出贡献;新冠肺炎患者康复后自愿捐献血浆;在汶川地震中被救出的女孩,如今成为一名军队文职护士,主动请缨赴武汉战疫救人……一幕幕爱的传递、善的涌动,正汇聚成磅礴力量。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在奋进新时代的征途上,让善举接力下去,让向善成为自觉,中华民族一定能焕发出新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