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党课·理论 / 正文

遵循“六个坚持”重要原则

来源:解放日报 发布时间:2025-11-19 11:42 作者:郭庆松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六个坚持”重要原则,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刻把握“六个坚持”,对于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

一方面,“六个坚持”是体现历史借鉴和现实遵循的必然要求。

“六个坚持”既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我们党不断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性认识的重要体现,进一步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系统概括为“六个必须坚持”,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

其中,人民至上、守正创新强调的是我们党基于初心使命和精神品格而形成的价值立场,自信自立、胸怀天下强调的是我们党在奋斗历程中形成的对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问题导向、系统观念强调的是我们党基于实践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所形成的科学思维和工作方法。

就此次四中全会提出的“六个坚持”而言,“坚持人民至上”直接来自“六个必须坚持”,其他几个坚持则可以说是对“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等的具体应用和实践要求。

“十五五”时期既要上接“十四五”,又要下连“十六五”。“十四五”是开局起步,“十六五”是冲刺收官,“十五五”前后衔接、上下贯通作用至关重要。正是基于历史借鉴和现实遵循相结合,“六个坚持”从根本上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本遵循,为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提供行动指引。

贯彻好落实好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完成关键时期“承前启后”的关键任务,重中之重就是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风雨无阻向前行的韧劲,将“六个坚持”落到实处,进而在新征程上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另一方面,“六个坚持”从总体上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从内在联系看,“六个坚持”构成一个内在统一、联系紧密、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既是体现“怎么看”的认识论,又是体现“怎么办”的方法论,系统回答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力量以及发展为了谁、依靠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根本统领。不确定世界呼唤确定性力量,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特别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无疑是中国最大的确定性力量。要把党的领导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通过筑牢党的全面领导的确定性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磅礴力量、夯实确定性根基。

坚持人民至上是价值取向。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人民至上是共产党人的价值立场。“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以及“注重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是将人民性的本质属性和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落地的具体体现。

坚持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十五五”时期“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关键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应当看到,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还不同程度存在,这是推进深层次改革和扩大高水平开放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是强大动力。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十五五”时期“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需要在分领域部署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中都有相应的改革举措、创新思路。

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是核心要求。改革涉及体制机制诸多方面的内容,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无疑是贯穿其中的主线。面对“十五五”时期繁重而又复杂的改革任务,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好”的经济秩序,需要通过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来铸就有效市场,通过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来铸造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辩证统一、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是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理想状态。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是重要保障。“十五五”时期,统筹发展和安全任务更加艰巨。要将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加强重点领域国家安全能力建设、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等纳入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同时,把加快先进战斗力建设、推进军事治理现代化、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等纳入高质量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作者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党委书记、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