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实践解答新课题】
●第五卷收入著作的发表时间,正值国际环境严峻复杂,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我们党以新实践解答新课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前行
【从五方面把握主题主线】
●第五卷以党的二十大报告开篇,以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篇章结构和党的二十大报告形成照应,可以从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遵循、理论体系、根本动力、主要任务、根本保证五个方面来把握
【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第五卷的出版发行,对我们系统把握党的创新理论最新发展脉络,准确理解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具有重大意义,其中所蕴含的原创性理论贡献与思想精华,主要体现在“六个必须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两个结合”的根本途径、为人类应对全球性挑战贡献中国智慧、大党独有难题与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等六个方面
【五卷要一以贯之学习】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至第五卷是一个有机整体,系统呈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推进治国理政的全过程,呈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探索、提出到发展的过程,也呈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变革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生动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谋划和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的生动实践,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新成果的权威著作。
新形势新任务新实践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收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5月27日至2024年12月20日期间的重要论述,包括报告、讲话、谈话、演讲、致辞、文章、指示等91篇,分18个专题,部分著作是第一次公开发表。这一时期,国际环境严峻复杂,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我们党以新实践解答新课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前行。
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迈上新征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事业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面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突出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谋划和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就世界之变而言,国际力量对比深刻变化,地缘政治竞争加剧,全球空间维度结构性重构;就时代之变而言,和平与发展主题遭遇逆流,技术革命重塑人类文明,逆全球化、民粹主义以及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数字鸿沟等形成时间维度上的转型挑战;就历史之变而言,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我们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勇于面对人类日益累积的系统性风险和重大挑战,提出自己的主张,作出中国贡献。
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大危险”长期存在。我们站在事关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高度,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党的长期战略、永恒课题,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永远吹冲锋号,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系统解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如何既立足本国国情,又充分把握时代特征,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课题。
主题主线及理论内涵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以党的二十大报告开篇,以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刻回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以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
作为全书总纲的党的二十大报告,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展开,共15个部分,分别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基础、根本遵循、总体部署、主要任务和根本保证。本书18个专题的篇章结构和党的二十大报告形成照应,可以从五个方面来把握。
第一,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遵循。主要体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二部分,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的主要内容,对“两个结合”根本途径作出深刻阐释,对“六个必须坚持”的世界观方法论进行系统阐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着力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的研究和阐释,不断发挥指导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目标的思想指南作用。
第二,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主要体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三部分以及本书第一个专题“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贡献、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处理好的重大关系等。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强调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定性的话,是管总、管根本的。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最高顶层设计、重大意义、实践方法论等重大问题作出深刻阐释。
第三,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主要体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改革开放的部署以及本书第二个专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第三个专题“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强调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等。强调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加快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积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第四,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任务。主要体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第四至第十四部分和本书的第四至第十七个专题,从经济建设、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政治建设、法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建设、“一国两制”实践与祖国统一、外交等方面作出部署。
在经济建设方面,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并提出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要求;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概括了新时代金融工作“八个坚持”的根本遵循,提出建设金融强国和金融体系的目标任务,提出了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强调建设农业强国的目标任务,分析了农业强国的中国特色;强调不断深化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统筹好五个方面的关系。在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方面,提出了科技强国、教育强国的目标要求。在政治建设方面,强调大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出深刻阐释。在法治建设方面,强调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国,深化了对宪法制度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提出了加强涉外法治建设、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的具体要求。在文化建设方面,强调“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概括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等,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对建设文化强国、旅游强国提出明确要求。在社会建设方面,强调进一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总结了对新时代就业工作规律的认识。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强调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总结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的重大关系。在国家安全方面,强调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对新时代社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在国防和军队建设方面,强调推进政治建军,全面提升新兴领域战略能力。在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和祖国统一方面,强调扎实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和祖国统一大业,对“一国两制”的实践经验做了新的概括。在外交方面,强调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更好支持“全球南方”合作,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五,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主要体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第十五部分“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及本书第十八个专题“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自我革命进行到底”。强调把党的自我革命进行到底,要求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等等。
第五卷的重大理论创新
第五卷的出版发行,对我们系统把握党的创新理论最新发展脉络,准确理解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具有重大意义。需要我们切实把握其中所蕴含的原创性理论贡献与思想精华,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六个必须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党的二十大报告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概括为“六个必须坚持”,为我们认识客观世界、推动事业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六个必须坚持”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是人民的,中国共产党坚持植根人民、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世界是可知的,中国共产党依靠自身力量,把握历史主动,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道路;世界是辩证发展的,中国共产党坚持守正与创新的统一,努力推动事业发展;世界是在实践中生成的,中国共产党把握时代脉搏,在实践中回答时代问题;世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中国共产党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把握事物发展规律;世界是不断进步的,中国共产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六个必须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做好工作提供基本方法。这样的方法论要求可概括为:站得要高,立得要直,行得要稳,谋得要实,想得要全,看得要远。做到“六个必须坚持”,我们的工作就会更加符合客观实际,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人民利益。
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概括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把握这一理论体系,要深刻领悟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和实践的重大成果,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处理好若干重大关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进行伟大斗争等重大命题,深刻把握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现代化进程的持续性、现代化成果的普惠性、现代化领导的坚定性等规律性认识。特别是要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克服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导致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关系紧张的弊病,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
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对新时代我国生产力发展实践作出的理论概括,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用新的生产力理论指导高质量发展实践,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入理解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第五卷在阐述中国式现代化和新质生产力时,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原则。它不是书斋里的抽象推理,而是来自实践、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的科学理论。要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具体要求,特别是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两个结合”的根本途径。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体现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基本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标志着党的理论创造性、文化主体性、精神独立性实现了新的升华。特别是“第二个结合”,使我们从对现代化的西方式理解中解放出来,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为人类应对全球性挑战贡献中国智慧。第五卷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进展。2021年9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倡导共同推动全球发展迈向平衡协调包容新阶段。2022年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以视频方式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提出全球安全倡议,为维护世界和平安宁提供了中国方案。2023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中,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向全世界发出深入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真挚呼吁。三大全球倡议有力彰显中华文明鲜明的自主性、包容性、和平性的精神底色,反映了新时代中国鲜明的全球治理观,已经引起世界各国有识之士与广大民众的深思与回应。2025年9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提出全球治理倡议,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内涵和实施方略,为动荡不安的世界注入稳定性和确定性。四大全球倡议有机统一、相辅相成,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大创新发展,要联系起来学习。
大党独有难题与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在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郑重提出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重大时代命题,并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用“六个如何始终”对大党独有难题作出深刻阐释,强调解决这些难题是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必须迈过的一道坎,是全面从严治党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必须啃下的硬骨头。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大举措。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进一步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三个更加突出”和“四个全”的要求。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进一步健全要素齐全、功能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并从健全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固本培元、凝心铸魂的教育体系,精准发力、标本兼治的监管体系,科学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主体明确、要求清晰的责任体系五个方面作出具体部署。
五卷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至第五卷是一个有机整体,系统呈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推进治国理政的全过程,呈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探索、提出到发展的过程,也呈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变革。
第一卷至第二卷收录的是习近平总书记自党的十八大以来至党的十九大之前的重要著作。第一卷提出重大理论观点,第二卷形成理论框架。这个框架,包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方向和目标,“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也包括军队建设、推进祖国统一和外交工作等方面。
第三卷至第四卷收录的是习近平总书记自党的十九大以来至党的二十大之前的重要著作。第三卷系统阐释思想,第四卷实现新的飞跃。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判断,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概括为“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第三卷对这些内容进行了系统阐释。2021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括为“十个明确”和“十三个方面成就”,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第五卷迈上新的征程,收录的是习近平总书记自党的二十大以来的重要著作,主要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发展。所以联系起来看,这五卷书展现了一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生动画卷,深刻诠释了中国之治何以成功,回答了世界之变如何应对的时代课题,生动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不断丰富和发展过程,体现了党的创新理论的开放性、整体性、系统性。
党员干部要增强学思想、悟思想、用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认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坚持“通读+精读”原原本本学,坚持“原著+原理”融会贯通学,坚持“理论+实际”联系实际学,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