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党课·理论 / 正文

如何正确把握干事和干净的关系?

来源:学习时报 发布时间:2025-09-16 10:28

提问:楼巍 上海市人工智能技术协会会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亲和清本质上就是干事和干净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完全可以并行不悖。请问,如何正确把握干事和干净的关系?如何进一步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解读:赵绪生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教授

2025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中针对民营企业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提出扎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应集中做好五个方面工作,其中之一就是“要进一步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如何正确把握干事和干净的关系?如何进一步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党在领导民营经济发展、推动解决民营经济发展难题,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必须解决的思想认识问题和重要实践课题。

一以贯之高度重视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自改革开放之初走上领导岗位,习近平同志就一直十分重视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关心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对民营经济发展的领导,就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关于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重要讲话主要有七次:2016年3月4日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民建、工商联界委员联组会上的讲话;2018年10月25日在听取广东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讲话;2018年11月1日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2020年7月21日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2022年10月23日在党的二十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2023年3月6日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时的讲话;2025年2月17日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其中,在民营企业座谈会和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聚焦阐释领导干部和民营企业家如何理解“亲”“清”内涵和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为我们正确处理政府和企业关系、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励企业家创新创业提供了思想遵循和行动指南。

干事和干净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要求党员干部既要关心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主动排忧解难,又要坚守廉洁底线。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多次强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现在仍有不少干部对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存在认识不到位、理解不全面、把握不精准等突出问题。对领导干部而言,亲清政商关系的本质是如何正确处理好干事和干净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亲和清本质上就是干事和干净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完全可以并行不悖。《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要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领导干部在管党治党和治国理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首要职责就是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坚持勤政为民和清正廉洁,既要做到勤政,也要做到廉政。201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其中,“勤政务实”和“清正廉洁”就是对干部干事和干净提出的明确要求。

干部干部,要干字当头。干事的标准就是勤政务实,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勤勉敬业、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精益求精,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党员干部积极主动干事,既是职责要求,也是从政本分。当前,随着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一些民营企业经营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各级干部都应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对民营企业家多关心、多谈心、多引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真心实意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党员干部不仅要勤政干事,而且要干净干事。清正廉洁要求党员干部必须敬畏权力、管好权力、慎用权力,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保持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马克思主义政党对腐败坚持零容忍,要求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朗。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求全体党员和各级干部必须做到清正廉洁,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干净干事要求党员干部在为民营企业发展服务、在与民营企业家交往过程中要清白纯洁,不能有贪心私心,不能以权谋私,不能搞权钱交易。

干事和干净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干事是本分,强调党员干部作为,体现的是能力、担当、职责;干净是本色,强调党员干部廉洁,体现的是操守、自律、正直。干净是干事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干净”干事,才能确保公权公用,防止公权私用、以权谋私,守住清正廉洁用权的底线;干事如果不干净,能力越强,带来的危害也越大。干事是干净的价值指向和归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靠党员干部在干事中实现的,党员干部在履职尽责的干事中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干净如果不干事,党员干部庸碌无为,推诿扯皮,不仅辜负人民的期望,而且误党误国误大事。因此,党员干部既要能干事、干成事,也要不出事、干净干事,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推动构建良性互动的亲清政商关系

构建良性互动的亲清政商关系,既是新时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以优良党风带动社风民风向上向善的重要任务。针对当前存在的“亲而不清”和“清而不亲”两个极端倾向,我们要进一步从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文化改造等方面,推动构建“亲而有度”和“清而有为”良性互动的亲清政商关系。

干部和民营企业家要树立正确交往观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商关系反映的是权力和资本、政府与市场、干部与商人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交往观念成为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思想基础。各级干部要增强服务意识,坚持廉洁奉公树立新风,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推动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当好良好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的引领者、营造者、维护者。民营企业家要增强参与意识,提高参政素养和管理能力,坚持守法经营、诚信经营,通过正式渠道反映和解决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心地坦荡地同干部交往,不要利诱、围猎、腐蚀干部。

畅通干部与民营企业家的政商沟通机制。既要防止干部和民营企业家“背对背”不亲,又要防止干部和民营企业家“勾肩搭背”不清,因此必须构建程序透明、公开公正、易于监督的政商沟通机制。近年来,一些地方相继出台健全完善多层次政企常态化沟通机制的工作方案或配套措施。比如,建立党政领导干部与民营企业家面对面沟通机制,深入了解民营企业家所思所想、所困所惑,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再如,充分利用工商联、行业协会、商会等平台,扩大政企沟通交流的覆盖面,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再如,建立民营企业代表列席涉企重大会议制度,邀请重点民营企业代表列席各级党委、政府及部门经济工作会议等涉及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类重大会议或者涉企政策制定,广泛征求并充分吸纳民营企业意见建议。

健全完善涉及民营企业管理的法律法规。坚持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相结合,在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的制度框架下,明确规范约束党员干部和民营企业家的行为,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既要防止商品经济交换的原则渗透到党内政治生活中,铲除滋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土壤和条件,又要规范党员干部正确行使权力,坚决不允许以公权力干预民营企业的正常经营管理,防止党员干部吃拿卡要,为个人利益人为制造障碍,或者搞利益输送、暗箱操作。“亲”不逾矩,厘清公私界限、政商关系,党员干部和民营企业家都必须在法治框架和纪律规范内行事;“清”不远疏,清白不排斥党员干部和民营企业家正常交往,而是要求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履职尽责,在守规矩和受监督下做好分内之事。

推动政商生态文化从“关系文化”向“契约文化”转变。良好的政治生态和经济生态,既需要法规制度的有力保障,也需要优秀文化的长期滋养。“熟人文化”“人情社会”“潜规则”成为影响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顽瘴痼疾,在中国政治、经济、社会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构建新型的亲清政商关系,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科学指引,坚持以“契约文化”取代“关系文化”、以“法治社会”取代“人情社会”、以“明规则”取代“潜规则”,形成办事靠制度、不找关系的清正廉洁文化。

责任编辑:姚远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