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党课·理论 / 正文

全面系统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5-04-03 08:51 作者:雷蕊

2023年10月,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和提出,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一重要思想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基本原则、提供了科学方法,构成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全面系统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可以从理论维度、历史维度、实践维度三个方面来领悟。

习近平文化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重大课题,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作为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习近平文化思想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了谁、依靠谁,成果由谁共享、成效由谁评价等根本性问题,具有鲜明的人民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大力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取得了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以陕西各地的城市书房为例,其打破传统图书馆的空间限制,为市民提供了便捷、温馨的阅读场所和文化体验空间,不仅提供免费借阅服务,还通过丰富多彩的阅读分享会、文化讲座、非遗体验、艺术展览等活动,满足不同群体文化需求,让文化走进百姓生活。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显著特征。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文化建设应该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样的原则、实现什么样的目标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等。爆火“破圈”的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和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通过将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创新表现形式,收获了极高的关注度和口碑。这些优秀文化产品展现了新时代文化建设在传承与创新中的良好发展态势,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把握发展方向、满足群众需求提供了成功范例,为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表达开辟了新路径。

习近平文化思想创造性提出“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彰显了党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把先进的思想理论带到中国。在近代中国最危急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实现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一百多年来,在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立足中国国情和实践,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从中华文明中汲取智慧,深化规律性认识,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的科学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断取得新成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华文明放射出新的光彩。

“两个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第二个结合”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以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中华文明,赋予中华文明先进因素,推动中华文明与时俱进,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两个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气质。“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

“两个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文化主体性是中华文明得以创造的基础,也是中华文化立得住、行得远的动力源泉。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两个结合”,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中铸就了中华文明现代化转型和发展所需要的文化主体性。

习近平文化思想创造性提出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博大精深,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引领世界文明发展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

引领文化发展时代走向。习近平文化思想涵盖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历史使命、目标任务、发展战略、发展途径、发展保证等基本问题,既是对过往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也为继续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指明前进方向。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完成新的文化使命,关键在改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立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着眼赓续中华文脉、推动文化繁荣的重大使命,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重大任务。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广大文艺工作者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奋力投身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伟大实践,以饱含精神力量的作品引导、凝聚、推动人民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和生产更多能够传播当代中国价值理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民审美追求的作品。要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推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文化惠民工程等重大部署落实落地,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一个大国发展兴盛,必然要求文化传播力、文明影响力大幅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有本事做好中国的事情,还没有本事讲好中国的故事?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心!”新时代以来,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指引下,我们大力推动国际传播守正创新,理顺内宣外宣体制,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集群,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有效开展国际舆论引导和舆论斗争,初步构建起多主体、立体式的大外宣格局。我们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用中国话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要加快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努力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要建设全球文明倡议践行机制,深入实施中华文明全球传播工程,扩大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