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正文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同心奔小康

在木耳上“做足文章”

——记陕西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张涛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1-06-06 10:55 作者:陕报记者 田若楠

“采摘木耳要轻一些,不然就很容易脱落,而且要‘采大留小’,主要采摘泡发后大概一元硬币大小的,这样的品相好卖,价格也会高一些。”5月25日一大早,柞水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涛赶到了金米村,帮助指导村民王极东采摘木耳。

说到木耳的种植与采摘,张涛再熟悉不过。2017年10月担任柞水县瓦房口镇金星村驻村工作队副队长以来,他就带领着村民种植木耳。2019年3月,他任职柞水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并兼任柞水县“一主两优”脱贫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执行主任。他引导村民将木耳种植发展为脱贫主导产业,确保贫困群众早脱贫、稳增收。

“起初干扶贫工作的时候,产业扶贫工作量大,各类材料报表报送时间要求紧、数据要求实、效率要求高、上报要求早,他经常和同事们一起加班加点修改材料、核对汇总数据,常常牺牲休息时间,甚至带病工作。” 柞水县产业脱贫办公室副主任刘建军说。

终于,前期数据上报等工作顺利完成,要发展什么产业也有了目标,但又有了新问题。一些村民对种植木耳的信心产生了动摇,也拿不出钱。针对这些问题,张涛围绕产业脱贫全覆盖和技术服务全覆盖目标,积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张涛和他的工作组研究出了“借袋还耳”的脱贫模式,确保产业发展与村民之间的利益联结落到实处。

什么是“借袋还耳”?记者了解到,“借袋还耳”是由政府采取贴息贷款、产业奖励补助等形式,扶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职业农民、种植大户等经营主体购买菌包,经营主体与农户签订“借袋还耳”合同,向种植户发放菌包,统一提供技术指导,待木耳成熟后,再回收售卖,扣除成本后,剩下的利润都是农户的。

“借袋还耳”模式具体运作方式的选择由投资主体、借袋农户、利益分配等因素决定,主要有经营主体带动型、村集体经济组织带动型和村“两委”带动型。“我们‘借袋还耳’的模式,让更多贫困户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并承诺政府收购木耳售卖,为他们解除了后顾之忧。”张涛说。

担任柞水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以来,张涛主要负责产业扶贫、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工作。他围绕木耳“做足文章”,和同事们全程做好协调服务、技术指导、木耳销售、保险理赔等工作。在大家的努力下,2019 年柞水县新建木耳大棚1000个,种植木耳7500万袋;2020年新建木耳大棚500个,种植木耳8000万袋。

“今年我们发展了‘金木耳’‘玉木耳’等新品种,这些品种营养价值更高、市场前景更好,将继续带领村民在木耳上‘做足文章’。”张涛说。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