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正文

绿水潺潺换新颜

——西咸新区作好“水文章”激活城市幸福源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1-06-02 10:31 作者:王艺霖

生态长廊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新去处。

汪汪清水绕城郭。

西咸新区落实湖长制河长制取得扎实成效。

步至西咸新区新渭沙湿地公园,满目绿景,一派生机盎然、郁郁葱葱的美丽景象。

柳树依依,河风习习,花木轻摇,鸟鸣声声,园中栈道盘盘囷囷,脚下新河水潺潺而过。游客漫步在生态走廊观赏美景,孩童在追逐嬉戏,以景融水,以水润景,勾勒了一幅勃勃生机的“水景”图。

新河是渭河右岸一级支流,发源于秦岭北麓潜山区,自南向北流经鄠邑区,于沣西新城注入渭河,是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河道水系规划中重点治理的一条河流,沣西段全长12.5千米。

多年来,西咸新区坚持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三水统筹”,坚持“流域为整体、区域为单元,保护和修复并举”兼顾上下游、左右岸,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把留住水放在突出位置,不断增强生态系统综合服务能力,实现了水生态工程可持续运行,再现河道清水长流,两岸碧绿自然的生态新格局。

2020年,西咸新区沣河、渭河、泾河达到地表水Ⅱ类,太平河达到地表水Ⅲ类,新河达到地表水Ⅳ类以上。

焕新:以柔性治水优化宜居环境

一座城市,有水就有灵气。绿水绕城郭,清风拂面来,这是生活在西咸百姓的切身感受。

“我从小在这新河边长大,以前就住在附近的村子,最了解这附近的变化了。以前这儿就是一条臭水沟,垃圾也多,哪能想象到能治理成现在这么好的样子。你看现在水也清了,树也多了,路也平了,鸟语花香的,还有人来拍婚纱照呢。”家住天福和园的曹大爷望着潺潺的新河水说道。

最先感受到柔性治水变化的是广大农民,他们从治水工程的旁观者,变身水生态文明的参与者。柔性治水理念和实践,为群众提供了休闲娱乐新去处。

2020年9月,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新渭沙湿地公园二期建成投用,湿地公园全面免费对外开放。

新渭沙公园二期南起天元路跨新河桥,北至渭河大堤,总占地655亩,定位为生态基底修复、区域特色形象展示、湿地体验优化,建设以湿地保育及湿地体验为主要功能的自然生态河口湿地。

景观栈道是二期核心元素之一,总长1506米,白色栈道在绿色中蜿蜒曲折,行走其上,低头可见茂密的芦苇和流动的河水,抬头与树木并肩、鸟儿为伴,蓝天白云、绿树红花,目之所及,美景尽收眼底。

公园绿化采取生态优先、尊重现状、整体种植、适地适树、降低维护的植物种植原则,湿地植物选用芦苇芦竹,形成大气、自然的芦苇荡景观,再现壮丽的大地艺术景致,沿堤顶路种植毛白杨,地被选用细叶芒,实现自然朴野景观效果,堤防外栽植开花、色叶、结果、常绿乔木与景观效果好的地被,形成优美的市民活动空间。

据了解,在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新渭沙湿地公园项目设计中,通过灰色设施和绿色设施相结合,依托景观塑造,良好地解决了新河水体污染这一难题;与此同时将湿地水源进行集中处理后再经过潜流湿地、表流湿地等绿色设施进行二次净化,确保景观水体水质得到保障。结合防洪治理和景观绿化,大大改善了该区域的生态环境,提升了周边土地价值和城市品质,也为市民休闲游憩、科普健身提供了绝佳场所。

守护湾湾清流,西咸新区践行柔性治水,为广大市民打造了一个又一个可观绿、观鸟、观水的好去处。

清淤:推进水生态工程可持续运行

城市因水而美、因水而兴。

近年来,西咸新区坚持流域为整体、区域为单元,保护和修复并举,全民开展全域治水工作,生态修复河湖湿地,加强水源涵养,不断增强生态系统综合服务能力,努力实现水生态工程可持续运行。

治水需要多方位综合治理。

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海绵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通过整治沿途企业污废水的无序排放,对于新河河道水污染进行治理,修复河道底泥污染、修复水域岸线生态,改善水质环境、提升水质标准。”

为从根本消除新河内源污染,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根据新河综合治理方案,彻底对新河底泥进行清理及淤泥无害化处理,达到改善新河水环境要求。

采用生态清淤船、机械脱水改性一体化法进行垃圾分拣、砂石分离、泥浆凝缩,泥浆改性调理、压滤脱水等步骤完成淤泥干化处理。并采用微生物进行淤泥活化,利用河道淤泥与生物有机质辅料混合发酵,其中所含的高效微生物菌剂能够缩短发酵时间,加快淤泥的腐熟,堆肥过程中的高温发酵使物料中的致病菌、寄生虫卵基本被杀死,使物料成为适宜有效微生物生长的微生态环境。

综合治理工程与河长制的共同推进,让汪汪碧水流淌得更加畅快。

西咸新区各级河长严格履职,认真巡河,落实河道常态化保洁,查河岸有无垃圾堆放、查有无污水直排、查有无漂浮物、查有无违章建筑,清理河湖管理保护范围以内的污染源,清理河湖水面垃圾和有害水生植物,清除影响行洪的障碍物,切实保持河湖水面清洁,定期研究有关重大问题。截至5月底,18名四级河长共巡查新河533次,清理打捞河道垃圾、漂浮物10余方,开展汛前检查4次,对涉河建设项目进行督导,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安全度汛,保障生态环境与安全。

“环境好有奔头,大家护河的积极性更高了。过去村民爱将秸秆、农药瓶、垃圾袋往河里扔,现在这些现象统统消失了,河道几乎看不到漂浮物。环境好了,旅游慢慢发展起来,我们周围的居民也受益。”新河边一位保洁员说。

安澜:液压坝为汛期安全保驾护航

守碧水安澜,防汛工作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必须以扎实过硬的工作举措,筑牢防汛安全底线,保障群众生命安全。西咸新区通过建设堤防、桥梁和液压坝工程为新河滋养两岸百姓保驾护航。

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新河防洪治理工程包括新河G108国道至西宝高速桥段以及南洋大道至西宝高速桥段防洪治理工程,均按照50年一遇标准,均修建Ⅱ级堤防,堤防顶宽8米,同时完成堤顶及临背水坡面绿化带工程。

为了满足海绵城市建设,新河附近的湿地可以通过液压坝升降钢坝闸进行蓄水控制供给水量,使用寿命较长,混凝土结构简单可靠、原理独特、作用微妙、制造方便、运行安全。

“钢坝闸可以轻松安全地度过冬季,钢坝闸比储蓄水位高出几十公分,到了冬季,将钢坝闸倾斜一定角度,此时若结冰,冰层可以沿着斜角向上延伸,从而有效地释放水结冰的膨胀力,这样钢坝闸不会受到任何破坏,相当于正常的河边胸墙。另由于钢材本身的坚硬特质,每年春天的凌汛均可以完全在坝顶泄洪。”西咸新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纵观西咸新区全域治水的重点工程建设,是以加强水安全为核心,以提升水生态环境为重点的,提升防洪抗灾能力、净化环境和生态修复是主要任务。但同时,按照城乡融合发展、共建共享的原则,把河湖治理与城市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文化旅游、生态休闲、体育运动结合起来,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综合优势,更好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赢,用保护治理成效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乘一缕清风,漫步堤岸,放眼望去,新河水面伴着微风泛起涟漪,水禽游弋,怡然自得,湿地里芦苇丛生,随风摇曳。可见新河综合治理工程实施以来,有力地发挥水利工程在区域防洪减灾、水资源调控和水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水质明显提升,河流水环境不断改善,不断满足新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西咸新区“三个环境”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