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春光正好。柞水县下梁镇胜利村脱贫群众程福喜和往常一样,一大早起床后,就急匆匆赶到自家猪舍里,清扫卫生、给猪喂食喂水。
“你看,通过精心养殖,这存栏的25只生猪已经长大,再过几个月就可以卖了。今年春节期间我已经卖了20只,挣了6万多元。看来,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程福喜乐呵呵地说。
“我只上过几天小学,因腿有残疾不能外出打工。之前,一年四季也只能靠自家门口的几亩薄田维持生活。”程福喜说,“2015年,我家被识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驻村干部多次上门宣传党的各项扶贫好政策,我坐不住了。我想致富。”程福喜回忆说。
有创业的想法,但苦于没有技术、没有资金,程福喜一筹莫展。就在这个时候,帮扶干部向他家伸出了援助之手。
“帮扶干部为我争取了政府扶持建圈舍的补助资金,办理了10万元的扶贫贴息贷款,还争取了产业补助款。”程福喜说。很快,150平方米的圈舍建起来了,他买了10余头猪崽。
“养猪必须要勤快,同时还要不断学习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水平。”程福喜坦言,养猪初期他高估了自己的经验,也低估了规模化养殖的技术要求,污水处理和空气流通问题引发邻居不满,猪病防治不到位也让他付出了代价。他很快认识到,要科学养猪,必须得“充电”。
于是,他积极参与包村部门和村上开设的养殖技术培训班,到县畜牧兽医中心向兽医求教,在学习和实践中慢慢积累经验。
为了掌握养猪技术,程福喜常常在圈舍里一待就是一整天。特别是母猪下崽时,他白天黑夜都在圈舍守着,生怕出一点点意外。
随着经验的积累、技术的掌握,2017年以来,程福喜养猪的规模逐年扩大,每年猪出栏3次,1次出栏能有30多头。除去成本,1年能挣7万元左右。
2017年,程福喜家脱贫了。
“政府扶一把,自己还要努力。”程福喜说,“去年,县上为了应对疫情,确保群众收入稳定,还出台了产业奖补政策,出栏一头猪,补助800元。有了这样的好政策,我发展壮大养殖产业的信心更足了。”
“如今我除了养猪外,还养了10箱土蜂,每年又多了几千元的进账。”程福喜激动地说。
日子慢慢富裕了,程福喜没有忘本。如今,他已经成了镇上有名的养殖“土专家”,正在手把手地把养猪技术教给其他养猪户,帮助大家制定饲料配方,讲解防疫及标准化猪场管理等相关知识。
“我的土蜂养殖技术还不够好,还要加强学习。”程福喜总结说,“要说我有啥脱贫经验,我认为,不要光依靠政府政策扶持,主要是自己要勤劳起来。这样,才能实现长久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