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五里工业集中区的新社区工厂。
新社区工厂是安康易地搬迁群众就业的主要场所,其不仅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助推了安康优势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新社区工厂从零星分布到遍地开花,从探索试点到规模布局,已经成为一项广泛惠及民生的基础工程。特别是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安康的新社区工厂悄然发生了很多新变化,涌现出很多新鲜事。
产业大家庭里来了新成员
位于安康市五里工业集中区的欧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一台全自动端子机一小时能“蹦”出2000多根被打上端子的电子线束,坐在一旁的工人必须眼明手快地分拣出不合格产品。
电子线束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从电表、智能门锁、摄像头到银行存取款系统、汽车、飞机等都需要电子线束。如果说芯片是电子设备的“大脑”,那么电子线束就是这个系统的“血管”和“神经”。
人工分拣之后,粗细不同的红黑黄蓝绿白等颜色的电子线束进入第二道工序,进行显微镜下的分拣。
对于安康谭坝人杨远军而言,这一系列流程他早已烂熟于心。“我们这7台机器,如果满负荷生产,10小时能生产将近28万条电子线束。可速度越快,机器出现故障的概率就会越大。我的工作就是随时观察机器,发现故障及时检修,保障设备正常运转。”杨远军说。
公司总经理党信朋2014年回到老家安康之前,在南方的企业里从事与电子线束相关的工作,从生产到营销再到工程师,多年的摸爬滚打成就了今天的他。回乡建立企业,便是他基于多方考虑做出的决定。
“疫情加速了产业格局的深刻变革,更给安康电子线束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空间。电子线束产品小而轻,运输成本低,生产车间面积可大可小,这恰恰适合在新社区工厂进行生产。”党信朋说。
在“园区总部+新社区工厂+家庭工坊”模式的带动下,该企业拥有一个总部和4家新社区工厂,带动300人实现稳定就业。
“从整个安康产业发展来看,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契机,安康周边分布着电子产业、汽车工业等重镇,如果能够嵌入这些产业的供应链,必将对安康新兴产业培育起到促进作用。”安康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汪小卫说。
目前,安康新社区工厂已经形成了以毛绒玩具为主导,电子产品、纺织加工、农产品加工、特色手工艺品加工等产业竞相发展的格局,打造出安康产业转型的新引擎。
真正意义上的“安康制造”
雪白的饭团、可爱的寿司、茶杯里的熊大卫……走进安康米小点品牌管理公司的展厅——元气食堂,扑面而来的萌系文化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卡通动漫里。不久后,这个元气食堂还将成为毛绒玩具品牌孵化园。
“当前,萌系品牌受到不少年轻人追捧。我们毛绒玩具企业就是要瞄准市场潮流动向,生产更多受消费者认可的产品。目前,元气食堂这个品牌的市场认可度和品牌价值都非常不错。”米小点品牌管理公司总经理朱明华说。
安康的新社区工厂绝大多数是来料加工和贴牌生产两种模式。由于品牌研发和市场均两端在外,企业容易出现发展空间小、受外部市场波动影响等情况。
疫情影响下,国外订单减少,很多毛绒玩具企业或多或少受到冲击,米小点凭借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不仅保持逆势上扬,还与安康其他毛绒玩具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仅去年下半年就有4000万元的生产订单。
“五里园区里的很多毛绒玩具企业都是我们的生产商,今年就已经派出去将近550万元产值的订单。可以这样说,自主品牌加上本地生产,从这里走出去的产品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安康制造’。”朱明华告诉记者。
如今,安康在毛绒玩具、织袜等领域都有了自主设计的品牌,新社区工厂实现了数量质量的双提升,转型升级实实在在跨出了一大步。
传统制造业里也有高收入
一个、两个、三个……随着针线在指尖翻飞,牛素明缝制的毛绒玩具半成品迅速填满了身旁的纸箱。居住在五里镇朝阳小区的牛素明是安康新伟泰玩具制品有限公司厂区的工人,手脚麻利的她干起针线活来非常熟练。
“即使戴着眼镜,我一天也能缝制将近800只玩具。这个工作离家近,一个月还能挣4000元的工资,支撑我们老两口的生活开销绰绰有余。”牛素明高兴地告诉记者。
感到高兴的不只是牛素明,还有源添针织有限公司总经理顾芝红。今年企业将有大动作,她计划投资10亿元在安康高新区建设企业总部基地。
“之所以把总部建在安康,是因为这里符合我对企业的规划。不久,我们将把研发、生产、营销全链条全部转移过来。”顾芝红坦言。
“其实工人最关心的还是实实在在的收入问题,我们当然也支持工人拿高工资。我们现在已经培养了几个安康本地的管理好苗子,他们月工资近万元。随着企业总部基地的建立,我们还会把待遇最高的研发和电商环节放在安康,创造更多高收入型就业岗位。”顾芝红告诉记者。
作为安康针织行业的龙头老大,源添针织有限公司已经在安康开办了10家新社区工厂,熟练员工工资都能拿到4000元左右,很多员工的生产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如今,安康新社区工厂和过去相比,产业结构、空间布局、员工收入等方面都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新社区工厂在安康的产业转型升级、乡村振兴、民生事业中发挥了更加突出的作用。”汪小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