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正文

“搬”出来的幸福生活

——陕西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纪实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1-01-22 14:53 作者:陕报记者 李欣泽

冬日的平利县老县镇锦屏社区,宁静而祥和。一栋栋灰白相间的楼房错落有致,一条条硬化平坦的道路纵横相连,老人三五成群坐在广场上聊天、锻炼身体,工人们在社区工厂忙碌不停……

锦屏社区共安置周边11个村的高山危住户、贫困户等1346户4173人,是老县镇搬迁群众最多、规模最大的安置区。

原住在老县镇万福山村的张运弟说,搬到社区后,孩子上学、老人就医便捷了许多。2018年这里开办了社区工厂,张运弟开启了“楼上居住,楼下就业”的新生活。“我在社区工厂每月能收入2000元,丈夫在社区的帮助下进入镇上一家涂料厂务工,月收入3000元。”张运弟告诉记者,2019年她全家脱了贫。

“十三五”以来,陕西共建成2116个集中安置点,像张运弟一样安居、乐业,换个崭新活法的易地扶贫搬迁户有24.93万户84.36万人,加上同步搬迁的15.9万户53.9万人,共计约40.8万户138万人。

暖“新窝”里“心窝”暖

1月14日,在县城打工的搬迁户何浩强下班后,叫上在社区公益性岗位工作的妻子一起回家做饭。2019年7月,何浩强一家搬离九成宫镇北马坊村的毛坯危房,住进麟游县南坊新城社区安全宽敞、窗明几净的90平方米新家。

“在这里,我们全家第一次享受到暖气和社区物业服务。几个社区广场上,经常有人吼秦腔、跳广场舞,气氛特别好。”何浩强说。

据了解,南坊新城社区已实现了水、电、气、暖、讯等基础设施全覆盖,累计硬化道路5千米,全面配套了小学、幼儿园、养老院、医疗所、社区服务中心等,建成消防智能联动报警系统,安装监控设施,配备安保人员,全面保障搬迁户的生活。

住得好,更要住得稳。南坊新城社区通过发展各种产业让搬迁户住得踏踏实实:引进江苏客商在社区投资建设服装加工厂、引进成立麟游县润德汽车饰品有限公司、对接宝鸡新美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社区工厂、为就近务工的贫困人口开通通勤车、优先安置搬迁贫困人口在物业和供热公司就业……累计解决800余名搬迁贫困群众就近就业。

扎牢“新根”斩断“穷根”

“蘑菇厂要再发展棚菇,贫困户可以承包,厂里供菌棒、包销售。我想包几个棚自己干。”这是淳化县十里塬镇福缘社区搬迁户魏彩妮2021年的愿望。

3年前,魏彩妮只能在家待着或打打零工。因为学校离得远,她要每天接送孩子,几乎挣不到什么钱。全家靠丈夫一人的打工收入生活。

这样的生活在2018年5月搬入福缘社区后改变了。“两个孩子上学近,不用接送。我就去社区对面的蘑菇厂上班,月收入3000元左右。在扶贫办的介绍下,丈夫去了江苏干电器维修,月收入至少4000元,日子宽裕多了。”魏彩妮说。

为了让搬迁户增加收入,福缘社区在建设之初就把发展产业作为基础性工程,引进江苏客商建设以双孢菇种植为主,平菇、鸡腿菇为辅的食用菌产业示范园,目前已建成双孢菇温室大棚24座、平菇大棚60座,完善了相关配套设施。通过入股分红和入园务工等方式,社区实现了企业与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双赢。现在,社区已实现搬迁的117户398人产业园入股分红全覆盖,累计分红23.3万元。

在淳化县,一个搬迁安置点建设一个产业园已成为标配。截至目前,全县共建成特色产业园29个,投资规模达到3亿余元。部分镇办(中心)还在不断增建产业园,以壮大产业带动的规模。

安居乐业为幸福兜底

冬日周末,铜川耀州区游客不断,一栋栋俄式建筑规划有序。在圣源小区,10栋244套住宅已住满了周边8个村的贫困户及生态避灾搬迁户。

2020年12月25日,走进照金村耀先组村民张春生在圣源小区5号楼1单元的家,家具电器一应俱全,客厅里挂着儿子儿媳的结婚照。自2018年搬进新家,张春生家的喜事一件接着一件。

“如果没有这个新房,儿子连媳妇都娶不着。在县城买新房得花20多万,这对我来说就是天文数字。”张春生笑着说。张春生28岁的儿子在天津打工,2020年结婚,圣源小区的这套搬迁新房就是婚房。“有三个卧室,我们老两口、儿子儿媳、闺女正好够住,互不干扰,日子美得很!”张春生高兴地说。

耀州区是典型山区地形,基础条件差和无安全住房是主要致贫原因。在山沟里居住了大半辈子的张春生一直种地为生,收入甚少。搬迁之后,张春生半年种地、半年在家门口打工,一辈子没挣过钱的老伴也在社区工厂里熨烫衣服,月收入3000元,儿女外出打工收入都不错。

“2019年10月,照金村集团和西安领尚服饰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陕西照金领尚服饰有限公司,建成社区工厂,实现了搬迁户楼上居住、楼下就业。公司还派专人来培训,培训期间有保底收入1800元还管饭。此外,周边还有酒店、滑雪场等的岗位,就业有保障!”耀州区移民办主任安太平介绍。

据了解,依托商贸、旅游景区,圣源小区将移民搬迁建设作为扶贫开发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结合点,突出了产、镇、人的有机融合,实现了搬迁群众户户都有脱贫产业、户户都有增收渠道。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