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正文

双胜村的“幸福密码”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0-12-28 10:14 作者:陕报记者 程伟文/图

双胜村建档立卡残疾贫困群众郭乾红(右)在驻村干部帮扶下,开起了农家乐,年均纯收入达五万元以上。

昔日的泥土路,如今变成了柏油路;昔日的土坯房,如今换成了山下新楼房;昔日的“等、靠、要”户,如今争当脱贫示范户;昔日的“烂杆子”村,如今变成了新民风建设的示范村……

这里的变化为啥这么大?近日,记者来到地处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紫阳县蒿坪镇双胜村进行探访。

助残 从我要“扶”到我要“富”

双胜村位于紫阳县城东北20公里,共有因残致贫户53户147人,占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总数的23.7%。过去,由于残疾,一些残疾贫困群众存在自卑心理,安于现状。如今,一些残疾人群众在各级扶贫干部帮扶下,依靠勤劳,逐渐改变命运。该村5组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杨明发就是其中之一。

“我每天早上6点起来开始拌猪饲料,9点过去喂猪,每天3次。”12月2日上午,记者来到杨明发家时,他刚从猪舍回到家。

杨明发家共3口人,杨明发是精神残疾,母亲王庆兰视力残疾,父亲杨大恩肢体残疾。“要不是杨远忠的动员帮扶,我家至今还靠政策补贴过日子。”杨明发感慨地说。杨远忠是他家的结对帮扶干部,先后为他家争取县残联的残疾人阳光增收项目资金5000元;免费发放了茶园锄草机、修剪机、有机肥;每年还免费发放2头猪仔等。

“这几年全家先后享受到低保金、残疾人补贴、养老保险金、高龄补贴等政策,我还被聘为村保洁员,加上茶叶和养猪收入,全家2019年人均纯收入达到9500余元。下一步,我还要扩大养猪规模。”杨明发说。

近年来,双胜村对建档立卡残疾贫困户先后实施产业帮扶,目前有40余户建档立卡残疾贫困户享受到产业补助政策;为40名建档立卡残疾贫困群众落实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目前全村建档立卡残疾贫困户全部达到了脱贫标准。

过去的双胜村,由于贫,很多人存在等、靠、要思想;由于穷,上访缠访人多。

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张良树,过去爱喝酒打牌,等、靠、要思想严重。2018年9月,双胜村召开道德评议会,张良树上了黑榜。会上,村道德评议会委员们给他提出了建议,引导他要通过勤劳致富,同时推荐张良树参加县上组织的免费修脚业培训。如今,张良树在重庆市一家足浴店上班,月收入5000多元,成为村里的脱贫典型。

近年来,双胜村大力推行新民风建设,健全“一约四会”,通过选树典型,激发群众脱贫攻坚内生动力。截至目前,双胜村共评选表彰“十星级文明户”10户,“好婆婆”“好媳妇”“致富能手”“脱贫标兵”等10人。

搬迁 从“穷困窝”到幸福家

由于地处偏远山区,这里的群众广种薄收,居住分散,出行不便。搬迁,成为斩断群众穷根的必然选择。

记者来到位于蒿坪镇中心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在王丹家新居内,但见屋内干净整洁,各类新式的家具家电一应俱全。王丹家有5口人,2个女儿在上学,婆婆汪本春肢体残疾,王丹患有慢性肾病,全家收入主要靠丈夫王庆斌在外地打工。之前王丹家住在双胜村半山腰上的3间破旧土坯房里。2014年,王丹家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我家是2019年9月搬进来的,花了7500元,就住进了这套75平方米的新房。这里居住环境好,干啥都方便,孩子上学不用发愁了,还能就近就业。”王丹激动地说。

如今,王丹在新家附近的蒿坪镇乐万佳超市当营业员,丈夫王庆斌也在镇上一家餐馆里当厨师。全家办理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女儿上学基本不掏钱。帮扶单位每年都免费送猪仔或鸡苗,帮扶干部还给争取了紫阳县残疾人阳光增收项目资金和临时救助资金各5000元。虽然2017年王丹家就脱贫了,但各级的帮扶力度并未减弱。

“居住环境变了,想法也多了。眼下,丈夫正在考驾照,准备明年买车。我俩还想在家门口开家餐馆。”王丹说。

据杨远忠介绍,“十三五”期间,双胜村按照集中安置建房补助资金人均2.5万元,户均出资不超过1万元标准,共实施易地扶贫搬迁85户269人,并同步实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产业奖补政策等举措,全力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

兴业 从茶产业到多业并举

双胜村辖6个村民小组755户252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24户733人。过去,村里群众外出务工多。唯一的主导产业茶叶,因管理粗放,增收乏力。

“脱贫攻坚以来,政府的帮扶力度可大了。我家目前发展了4亩茶园、2亩魔芋、2头猪、100只鸡、1亩蔬菜,全家去年纯收入达到8万元。今年我还养了3000尾鱼。”12月2日,双胜村3组建档立卡贫困群众王志庆说。

王志庆家共有4口人。小儿子精神残疾,大儿子在外地打工,妻子体弱多病。由于缺资金,发展产业有想法、没办法。2015年以来,作为结对帮扶的县残联每年都为他们家免费发放100只鸡苗,仅此一项,年均纯收入近万元;争取县残疾人阳光增收项目资金5000元;为扶持茶产业,县残联为他家免费发放了锄草机、修剪机,提供有机化肥;争取县上茶产业奖补资金800元,养鸡产业奖补资金700元,魔芋产业奖补资金400元。

“这些年我家沾了太多扶贫政策的光,已达到脱贫标准。2018年,我向村里提出退出贫困户序列。”谈起主动退出贫困户经历,王志庆显得特自豪。

脱贫攻坚以来,双胜村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免费为贫困群众发放茶苗、有机专用肥、修剪机、锄草机,扶持发展茶产业。争取到县残联产业扶贫项目,免费为贫困群众发放猪仔、鸡苗,每年至少50户。

目前,全村茶叶已发展到2500亩,养猪户达到100多户,养鸡户达到20多户,养牛户5户,香菇每年达到8万袋,木耳12万袋。村上还组织起实用技术培训,使每户至少有1至2人掌握一门致富技能和实用技术。2019年,双胜村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1万元。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