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正文

“接棒”乡村振兴 守护群众幸福

——合阳县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来源: 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0-12-28 09:49 作者:陕报记者 田锡超

近日,《小康》杂志社联合多家国家权威部门和专业机构,推出“2020中国乡村振兴百佳示范县市”榜单。合阳县成功入选,是渭南市唯一上榜的县(市、区)。

合阳,一座渭北旱塬上曾被打上贫困烙印的小县城,近年来相继荣获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省乡村振兴先行区、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先进县等称号。

屡获殊荣的背后,合阳县推进乡村振兴的秘诀是什么呢?

产业拓宽致富路

“村子有了产业园区后,大家都不用再外出务工了,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除了在园区上班的工资,年底还有分红呢。”12月20日,合阳县甘井镇麻阳社区村民乔艳芬说,自2014年麻阳宏昇菌业扶贫园区成立以来,她已经在园区打工4年多,每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

目前,麻阳宏昇菌业扶贫园区拥有香菇大棚19座,年产鲜香菇60万斤,年总产值330万元,按照“新型经营主体+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贫困户”模式,带动126户贫困户增收致富。

产业在乡村发展壮大,群众在家门口致富增收,这样的场景如今在合阳县比比皆是。“产业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活水源泉’,是群众脱贫致富最长久、最稳定的命脉所在,也是乡村振兴的根本所在。”合阳县委书记李县平说,新形势下,要整合所有资源和力量,全力以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布局,拓展产业空间,实现农村产业兴旺,农民持续增收。

合阳县先后出台了《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等政策,按照“北部苹果、东北部花椒、东部渔莲、中部葡萄、西南部药材、东南部水果”的布局,不断巩固拓展产业基础。目前,全县果业面积53万亩、花椒24万亩、生猪存栏12万头,拥有“双品一标”认证农产品29个,其中“合阳红薯”“合阳九眼莲”“洽川黑乌鳢”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

联合社“改”出新天地

“从专业合作社到联合社,改变的不仅仅是合作形式,而是扎根土地的商业思维。以前只想着如何提升数量和质量,现在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打造品牌,如何更好地与市场接轨。”合阳聚鑫农业专业联合社理事长张军说。

今年“十一”前夕,由金峪镇沟北村、城关镇郭村、新池镇南沟村、皇甫庄镇的4个集体经济组织共同发起成立了合阳聚鑫农业专业联合社。联合社坚持园区化、合作化、公司化、工业化的产业振兴思路,结合合阳当地特色文化,推出“旧时甜”系列农产品,加大电商直播宣传,打通三产融合的堵点和痛点。运行两个多月来,已经带动贫困户807户7000多人。

联合社的突破是合阳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蓬勃推进的缩影。合阳县坚持完善机制、联农带农的原则,引导经营主体与农户形成稳定利益联结机制,完善扶贫产业的利益分配,把有条件的农民一户不漏地镶嵌在产业链条上。目前,全县215个村(社区)全部完成试点任务,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实现全覆盖,20个示范村收入突破50万元,50%的村(社区)收入超过20万元。另外,合阳县被农业农村部列入第二批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典型单位名单,其“合作经营+现代农业+服务创收”的模式在全省被推广。

乡村打造“好风光”

12月21日,沿着宽阔整洁的水泥路,走进合阳县城关街道白灵村,房屋青瓦白墙、错落有致,外墙上一幅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画格外醒目。白灵村党支部书记曹明杰介绍,白灵村先后投资1000余万元,拓宽硬化1.2公里主干道和10条主巷道,铺设上下水管网,栽植各类绿化苗木20余万株。

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白灵村相继高标准建成便民服务室、党员活动室、农民讲习所、中心文化广场和文化大礼堂,组建乡贤文化队伍,开展好媳妇、好公婆、脱贫创业之星、十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使村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近年来,合阳县整合资源,聚焦乡村道路、污水管网、“厕所革命”、垃圾处理等重点环节,全面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合阳县提出了“6543”设施标准,实施改水、改厕、改灶、改院、改墙、改线“六改”工程,实现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明显提高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建设乡村文化大礼堂,打造党员教育大学堂、技术培训大课堂、道德法治大讲堂、文化活动大礼堂、村民议事大会堂“五堂合一”综合阵地,丰富讲堂内容形式,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快“四室”建设,即广播室、卫生室、便民服务室、民事调解室,特别是重点建设民事调解室,使矛盾纠纷在群众身边得到有效协调化解。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