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石泉蚕农喜获丰收。
石泉县坚持大产业带动大扶贫思路,大力实施“三有四扶五带动”产业扶贫模式,有效激发了新型经营主体和广大贫困群众的发展活力,增强了贫困群众的自我“造血”功能,促进了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为决胜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紧扣“三有”明方向
“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上班!”石泉县饶峰镇胜利村村民杨先飞算起了收入账,“以前在外打工,每月2000多块钱工资,如今回乡在景区打工,每月4000多块钱工资,加上每年流转土地租金2000多元,入股分红5000多元,家里收入翻了好几番,顺利脱了贫!”
在外创业多年的能人杨卫东回到家乡胜利村后,带领村民创办饶峰驿站田园旅游综合体,通过“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联动合作经营模式,不但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还带动本村及周边100余户近300名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石泉县结合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长远发展需要,围绕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这一主线,科学制定产业就业精准脱贫“三有”实施方案和“三有三稳三增”奖补办法,努力实现“村村有集体经济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户户有长效产业支撑贫困户稳定增收、人人有就业岗位保障贫困户稳定增收”的目标。
在壮大集体经济方面,石泉县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鼓励支持镇、村大胆探索易地置业、乡村旅游、主体带动、债权投资等模式发展村集体经济。财政注资1.53亿元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面消除了空壳村问题,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互助资金组织全覆盖。
在发展长效产业方面,石泉县按照“全域旅游抓龙头,南茶北桑川道菜,特色产业保增收”产业布局,建立健全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跟踪做好产业发展服务,大力发展蚕桑、黄花菜、山林经济、畜牧养殖等区域优势产业,13681户建档贫困户实现中短期产业与长效产业全覆盖。
实施稳定就业方面,坚持抓产业促就业,以有劳动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重点,实施劳动技能提升工程,精准实施产业就业稳定增收工程,通过发展社区工厂、组织劳务输出、开发公益性岗位和旅游服务性岗位等,促进有就业意愿的14463名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
围绕“四扶”激活力
城关镇纸坊村王铣亮一家7口人中有4个大学生,2018年他家摘掉“贫困帽子”后,驻村工作队考虑到王铣亮家庭负担重等实际情况,继续加大对他家的帮扶力度,确保脱贫不脱政策。如今,王铣亮的钱袋鼓起来了,3个孩子从高校毕业并顺利找到工作。但王铣亮并没有松劲,而是铆足干劲儿,努力朝着小康目标飞奔。
在扶持能人上,石泉县制定出台能人大户奖补政策,强化资金、项目等支撑,为能人发展产业、施展才能搭建平台并创造良好条件。鼓励引导能人带头成立专业合作社、专业化农事服务组织,促进与龙头企业的合作,提高扶贫产业组织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程度。
在扶持企业上,石泉县对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签订订单并组织生产的,按实际产品回收总金额的一定比例进行奖补。
在扶持贫困户上,石泉县制定产业就业精准脱贫“三有”奖补办法,对有意愿发展产业的贫困户通过资金扶持、技术帮扶、产业奖补等措施扶持激励,累计兑现产业奖补资金5835.3万元,扶持9228户贫困户发展壮大蚕桑、魔芋、蔬菜、生猪、中药材等产业。
在扶持集体经济上,石泉县制定了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方案、财政扶贫资金扶持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管理办法等政策,对村集体经济年净收益达10万元以上的分别给予支持奖补。
实施“五带动”稳脱贫
石泉县在广泛调研基础上,大力实施“能人兴村”战略,鼓励支持能人返乡创业,做大做强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全域旅游、集体经济、龙头企业、社区工厂、能人兴业带动贫困户发展,着力破解贫困群众持续增收难题。
在全域旅游带动上,石泉县按照“景区带片、景点带村、企业带户、服务带人”思路,组织贫困群众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参与经营服务等方式有效融入旅游产业发展,实现就近就地稳定增收。全县从事旅游业人员2万余人,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创业3600余人,生态旅游业已成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
在集体经济带动上,石泉县鼓励村集体采取“支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吸纳农户带资入股、实物入股,参与村集体经济发展,探索出“支部引领、主体带动、产业铺路、农户受益”的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
在龙头企业带动上,石泉县按照“一业一龙头”思路,培育壮大天成丝业、嘉晟农业、柏盛魔芋、正兴黄花菜等一大批带动能力强、组织化程度高、市场前景好的龙头骨干企业。目前,全县共创建县级以上园区73个、省市级龙头企业18个,带动7500余户贫困群众稳定发展产业。
在社区工厂带动上,石泉县按照“就业围着扶贫转,岗位跟着农户走,工厂就在社区建”的思路,培育就业扶贫基地23个,建成以毛绒玩具文创产业为主的新社区工厂23家,100户以上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社区工厂全覆盖,吸纳1500余名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实现了“楼上居住、楼下就业”。
在能人兴业带动上,石泉县充分发挥乡贤能人在理念、资金、技术、经营等方面优势,大力扶持能人创办企业、领办新型经营主体。全县先后建立由5400余人组成的农村能人队伍,培育1000名能人兴业典型和1230个创业大户,创办领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03个,累计带动5358户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实现就业稳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