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州区人社局干部经常上门了解情况,宣传创业扶持各项政策,还帮助我解决了15万元创业贴息贷款。”12月7日,商洛市商州区东方童画少儿美术学校校长李娜说,“在大家帮助下,我‘下海’创业,开办了东方童画少儿创意美术商洛体验馆。目前学校有7名年轻老师,人均月工资3000元以上。”
今年以来,商州区紧紧围绕中央“六稳”“六保”工作部署,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的稳就业工作专班,出台了《稳就业工作实施方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脱贫防返贫政策支持措施》等29条稳就业措施,同时稳步推进13条就业创业支持政策实施,全区群众创业就业的倍增效应逐步显现。
技能培训
“看家本领”一站学会
商州区闫村镇安武村贫困户陈秋霞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一下子就找到了工作。
“我一家六口人,公公婆婆在家种地,丈夫外出打工,两个孩子还在上学。我参加了区上免费组织的酒店服务与管理技能培训班,目前在商洛欣源国际酒店客房部上班,每月能领到2000元工资。”陈秋霞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上岗就业,须练就“看家本领”。
近年来,商州区人社局持续对城镇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未就业大学生、贫困劳动力进行就业(创业)培训。陈秋霞就是春节后参加技能培训的学员之一。
商州区科技扶贫培训中心主任马军善表示,培训中心经区人社局批准,于3月为商洛欣源国际酒店定向培训50名员工,进行了线上酒店服务专业劳动技能提升培训,又于8月,协助欣源国际酒店对另外50名员工开展为期3个月的以工代训工作。
“参训人员通过培训掌握了劳动技能,提升了服务意识,使企业达到了正常生产,员工实现了稳定就业。我们以打造‘商州家政’劳务品牌为重点,目前已培训家政服务员1660人。”马军善说。
据商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刘金强介绍,商州区今年已组织开展线上职业技能提升培训734人,完成任务的119%;线下技能提升培训4020人,完成任务的100.5%;农民工百日免费线上职业技能提升培训858人,完成任务的107%;新型学徒制培训21人,完成任务的105%;以工代训3200人,完成任务的106.66%,各项培训任务全面完成,培训后的就业率达到60%以上。
社区工厂
楼上居住楼下就业
今年34岁的王娜妮,原本是杨峪河镇金鸡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如愿搬进了下赵塬移民搬迁安置新区。盛秦扶贫社区工厂落地建成后,王娜妮又在社区工厂就近就业,真正过上了“楼上居住、楼下就业”的新生活。
“在社区工厂就业,不仅上班近,接送孩子也方便了许多,一年下来能挣1.5万元,一家人的生活得到了彻底改善。”谈起现在的新生活,王娜妮喜不自禁。
目前,商州区对12个(300户800人以上)易地扶贫搬迁点中的劳动力培训意愿以及就业状况进行摸排调研后,在易地扶贫搬迁点兴建就业扶贫基地、社区工厂23家,带动就业1600余人,其中搬迁安置的贫困劳动力546人,实现了300户800人以上易地扶贫搬迁点、18个镇办社区工厂全覆盖目标。
此外,商州区还在36个易地扶贫搬迁点,成立了就业社保服务工作站,开展搬迁劳动力技能培训1886人,组织在易地扶贫搬迁点举办招聘会5场次。针对文化水平低、打工年龄没优势、家庭特殊等人员,商州区建立防返贫保障机制,以就业为增收突破口,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扩大农村弱势群体就业覆盖面。
据统计,商州区围绕“未脱贫未就业、零就业家庭、监测户边缘户”三类重点群体开发公益性岗位,新增疫情防控、森林防火、移民搬迁等公益性岗位1323个,累计开发各类公益性岗位7173个,兜底安置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形成了贫困群众就业和公益事业发展的双赢格局。
政策扶持
精准施策实现共赢
由打工仔到小老板,家住商州区腰市镇中乡村八组的侯婷婷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侯婷婷家因公公患病花去了10多万元,成了村里因病致贫的贫困户。6年前,22岁的侯婷婷远赴新疆打拼,在其舅舅的广告公司学会了广告设计,2016年,她毅然返乡创业。
“去年,在区人社局的支持下,我顺利地拿到了15万元创业贷款。感谢党的好政策,也感谢人社局给予的大力帮助,让我早日脱贫奔小康。”侯婷婷激动地说。
严格把关,简化流程,上门服务,为群众创业就业当好“店小二”,是商州区人社局扶持创业带动就业增收的扶贫方略。
“我们探索出没有就业基础—开展技能培训—建立社区工厂—扶持自主创业—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的良性就业扶贫循环体系,实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跟踪服务模式,让贫困家庭实现脱贫。”商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朱卫锋说,“培育扶贫产业,打造就业扶贫循环体系,通过开展技能培训,让没有技术的贫困劳动力掌握了就业技能;通过建立社区工厂,让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近就地转移就业;通过扶持自主创业,带动更多的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 。”
据了解,商州区组建劳务产业三级网络,实现就业全覆盖。该区成立了1个区级劳务产业信息中心,18个镇级劳务产业服务中心,242个村级劳务工作站,下设建筑业、餐饮业、综合服务等劳务服务队,带动群众1.2万人,其中贫困劳动力4937人实现稳定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