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群众在淳化县天麒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务工。陕报记者 张丹摄
没有明显区位优势,地处旱腰带地区,水资源不丰富,工业发展相对滞后,土地是淳化县最大的资本。为了让这片贫瘠的土地长出希望,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淳化县帮扶干部和贫困群众一起努力开垦,辛勤耕耘,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奋力前行。
换代升级
做强做优苹果主导产业
“矮砧苹果植株低,树形小,光照充足,苹果甜度大,卖得特别好。”日前,淳化县胡家庙中心上罗村贫困群众罗九斤一遍遍数着钞票,开心得合不拢嘴。
将原有老旧残败果园换代成矮砧果树,不仅让淳化的苹果产业起死回生,也使果品质量突飞猛进,售价水涨船高,换代后亩均收入增加了1200元。淳化全县38万亩苹果,换代新果树5.5万亩,涉及贫困人口1200余户。
“回归苹果树古老的培育办法,施农家肥、不打农药、彻底成熟后再采摘。”淳化县官庄镇产业致富带头人刘阿娟说。
采取这种“土方子”,刘阿娟和她带领的官庄镇、城关街道的338户贫困户种植出的苹果,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纯天然、无公害、绿色、有机高端果品,打造了论“个”售卖的奇迹。他们的苹果卖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不但让淳化苹果品牌再次响亮,更使当地贫困户收入增加1倍多。
果蔬提质
夯实长期产业发展基石
淳化除发展苹果主导产业外,还同步发展桃子、提子、樱桃、葡萄等6万亩杂果。这些杂果,虽只有苹果面积的15.8%,却拓展了群众增收渠道,使长期产业更稳固。
每年7月初,方里镇一带便拉开油桃销售大幕。“驻村工作队通过他们的资源,为我们搭建起稳定的销售渠道,我家的8亩桃子一月左右就能卖完,每年收入3万多元,2016年我就脱贫了。”方里镇高家村贫困群众江增利高兴地说。
同样不逊色的还有车坞毛桃。该镇龙虎村有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龙虎村发挥党支部引领作用,积极引导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发展集约型销售,售果季一天卖10车鲜桃很轻松,带动全村销量提升40%,果农年均收入达8700余元。
“番茄小镇”,名字听起来就有种红红火火的感觉。“番茄小镇”本来叫铁王镇,两千多年前,因汉武帝来此避暑,文武百官出城十里迎王驾而名扬天下。今天,这里因西红柿再次名扬周边。
“脱贫攻坚壮大了我们的蔬菜产业,蔬菜产业也助推了脱贫攻坚。”铁王镇党委书记吴宏介绍。
为把群众牢牢镶嵌在产业链上,铁王镇选择大力发展高山冷凉蔬菜种植项目,按照“村村有产业园,贫困户户户有大棚”的思路,建成蔬菜产业园11个,全镇群众自发建设大棚1700多座,主种西红柿。每年7月,西红柿集中上市时,形成小集群效应,在市场上拥有稳定的客商群。
统计显示,淳化县贫困群众发展设施蔬菜2456棚,全县招引企业建设产业园40个,帮扶贫困群众3200余户。
多措并举
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
7月11日,奥运冠军邢傲伟亮相淳化县大槐树村,为当地油桃、荞麦等农产品直播代言。早在3个月前,《乡村爱情故事》中谢大脚的扮演者、著名演员于月仙也曾通过网络连线的方式为当地农产品打call。
借助互联网、利用名人效应进行农产品销售,是淳化继合作社、产业园、企业带动及小集群效应之外,为产品销售找到的另一条路。
据不完全统计,淳化农产品销售涉及淘宝、京东、微店、拼多多、公益中行等12个网络平台,注册电商扶贫助理人65个,全县电商企业达85家,电子商务自营贫困户300余户。
此外,润镇的“淳朴寨子”系列产品配送到咸阳10家高校,固贤便民服务中心的香菇、木耳直供中行全国网点,胡家庙便民服务中心的猪肉优先供应水利部门。这种行业直供、消费扶贫的帮扶方式,不但进一步促进了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更为淳化产业扶贫助力不少。
同时,淳化县抢抓光伏扶贫的大好机遇,列支6100万元,在7镇1办建设联村电站21个,总装机规模达7186.105千瓦,覆盖全部9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自2018年底并网发电以来,为95个贫困村集体经济组织及贫困人口带来收益404万元。
淳化的产业发展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的难题,为推动全县的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