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正文
因人因地施策 因贫困原因施策 因贫困类型施策

陕西省41.56万贫困残疾人口实现脱贫

来源:群众新闻 发布时间:2020-11-25 15:18 作者:陕西日报记者 喜顺

11月22日,记者从陕西省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和省残联获悉:我省41.56万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口经过各部门不懈努力,以及协调联动形成的聚合效应,截至目前全部实现脱贫。

让41.56万贫困残疾人口脱贫,对于每一个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而言,都是一场艰苦的较量。早在2017年,省残联、省扶贫办等23个部门就共同制定出台了《陕西省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6-2020年)》,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实施多种产业帮扶模式捆绑脱贫,确保到2020年,稳定实现贫困残疾人及其家庭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基本康复服务、家庭无障碍改造覆盖面有效扩大,确保现行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口如期实现脱贫。

产业扶贫是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的根本举措。家住甘泉县劳山乡芦庄村的杨芝平,身患小儿麻痹症,妻子在女儿5岁时因病去世,家中还有股骨头坏死多年的老母亲。为了解决杨芝平家的脱贫问题,省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的延安劳山鸡业有限责任公司给杨芝平家送去了鸡苗,给予养殖技术扶持。现在,杨芝平家的蛋鸡养殖规模稳定在500只左右,每年单靠卖鸡蛋的净收入就超过4万元。

近年来,我省相继出台了“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残疾人阳光增收”“农村残疾人电子商务扶贫”等方面的政策,“阳光增收”每户扶持5000元,每年扶持4260户,“电商扶贫”每人扶持1万元,每年扶持500人;每年建设30个扶贫示范基地,辐射带动1500名残疾人增收,今年建设了60个扶贫示范基地,辐射带动1800多名残疾人增收。

在就业扶贫方面,省残联会同省扶贫办、省农业厅、省商务厅、陕西省供销合作总社印发通知,明确优先纳入、优先安排有劳动能力的农村贫困残疾人及其家庭成员就业、从业;明确签订扶贫协议的企业、联合社(专业社)安置农村贫困残疾人比例不低于应安置贫困户总数的20%;明确对有能力和愿望的贫困残疾人开展免费电子商务培训、创业孵化、合作对接和就业推荐。54岁的刘淑玲是黄陵县阿党镇上翟庄村村民,丈夫患病,自己腿脚也不灵便,夫妻双双被安置在残疾人就业基地就业,两人每月收入3000多元。

据了解,除“公司+基地+贫困户”的产业帮扶模式外,省残联还通过“合作社+基地+贫困户”“产业大户+基地+贫困户”等互惠联营模式,切实将真正需要帮扶的贫困残疾人纳入项目实施中。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