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正文

稻田里的“农民发明家”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0-11-03 08:23 作者:陕报通讯员 谢阳 朱聪

金秋十月,稻香四溢。西乡县桑园镇桑园社区一户院落里,几名村民正在晾晒稻谷。院子里,村民你一言我一语地交谈着。

“以前我的水稻亩产只有800来斤。这两年,有了老石这个发明,亩产都增加到了1100斤左右。”

“每年水稻成熟的时候,咱都要比其他地方早一周收割……”

村民口中的老石,是桑园社区三组的老稻农石德丁。今年59岁的他可是当地家喻户晓的“农民发明家”。2018年,他发明的“杂交水稻泡种催芽桶”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实用新型专利。

“我的发明可以让水稻种子催芽时间由原来的3天缩短至1天,而且育苗不受时间限制,可实现早播种早收割,亩产量能提高20%到40%。”石德丁说,他的“杂交水稻泡种催芽桶”能有效解决山区及丘陵地区水稻出芽率低的问题。摆脱以往用稻草等催芽的传统方式,稻农们用他的新发明一次就能催芽成功,而且出芽率都在95%以上。

谈起发明灵感,石德丁娓娓道来。早年间,他承租了4亩多的水田用来种植水稻。虽勤劳能干,但从2004年起连续5年,无论是自己催芽还是找人帮忙催芽,均因出芽率低得不到好收成。地不产粮,农民心慌,家人都劝他离开土地。

然而,石德丁不愿服输,一直在寻找解决办法。

怎么才能提高育苗出芽率?如何提高产量?是否可以用机器帮忙……那些年,石德丁脑袋里总有一连串挥之不去的问题。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电视上看到一则恒温机器的广告,一下子有了思路。翻阅大量资料后,“自己发明”这个想法就在他心里扎下了根。

打定主意,他一头钻进水稻田里开始苦心钻研,4亩多的水田成了他的实验室。一次又一次的失败,遇到的各种困难没有打垮他,反而让他愈挫愈勇。他还通过自学掌握了CAD制图法。在他不断学习和努力下,2015年,第一代“杂交水稻泡种催芽桶”初具雏形。

试验阶段,温度设定成为关键一环。温度调整要慢慢地试,每调1度就要反复试验对比,400多公斤的谷种就成了他的试验品。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年多试验,投入5万多元,石德丁的“杂交水稻泡种催芽桶”终于发明成功。

为寻求合作,他多次辗转于江苏、广东等地,用执着打动了苏州一家企业,答应以低价为他制作样品。2016年底,他兴奋地提着第一台机器回乡,见人就说免费育苗。村民们将信将疑,但随着他泡种、育苗成功,丰收时产量大幅提升,村民们也一下有了信心。

如今,每逢水稻泡种、育苗时节,就是石德丁最忙碌的日子,他既免费给大伙泡种催芽,又传授种植经验。连续几年的水稻大丰收,也让石德丁的名字变得家喻户晓,他发明的设备更是受到好评。谈及下一步打算,石德丁说,他准备把重点放到智能化改造和推广应用上,让专利证书变成实实在在的产品,更好地在农田里发挥作用。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