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正文

水至幸福来

——淳化县脱贫攻坚安全饮水工作纪实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0-10-26 09:46 作者:陕报记者 杨小玲 通讯员 丁延平

解决了用水问题后,淳化的果蔬大棚发展迅猛。陕报记者 杨小玲摄

9月21日,记者来到淳化县秦河便民服务中心山后村,正在做饭的村民张良玉打开水龙头乐呵呵地说:“以前村上三天两头停水,现在供水正常了,我们终于能随时用上自来水啦!”

淳化县地处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南缘,水资源相对匮乏,缺水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为了破解这个难题,淳化县以全面解决人饮安全为首要任务,以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为重点,不断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短板,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县域经济追赶超越提供了强有力的水利保障。

农村自来水安全供水率达100%

秦河便民服务中心山后村及附近的姚远村,由于技术原因,存在间接供水的情况。淳化县组织技术员现场勘察,将一泵三上供水工艺改为一泵一上提水工艺,并重新铺设管网及安装浮球阀,彻底解决了间断供水现象,群众用上了“稳定水、干净水、放心水”。至此,淳化县农村自来水安全供水率达到100%。

2016年以来,淳化县累计投资8000余万元,建设了107处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及14个移民搬迁社区供水工程,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有力的水利保障。

三分建七分管。饮水工程持续造福村民,关键在于日常管理能够跟得上。

像往常一样,石桥镇辛庄村管理员张拥军早上8点就来到抽水站,按时给水塔抽满水,并仔细查看管网运行情况。“现在村上成立了用水协会,大家一起参与管理,有啥问题,可以做到24小时之内解决。”张拥军说。

淳化县组建了全县农村供水管理站,并在五大塬区分别设立了片区集中供水站,划定集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定期组织人员对水源水、出厂水、末端水进行检测,实现了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长受益”。

农业增值近5亿元

“引水上塬发展起了产业,我们的干劲更足了,也敢投资了。”石桥镇大槐树村村民张建军在自家果园里一边除草,一边信心满满地说。

大槐树村位于淳化县北塬上,缺水干旱一直是产业发展的瓶颈所在。该村积极实施引水上塬灌溉项目,目前村里800亩旱地变为水浇田。

“引水上塬圆了村上几代人的心愿,已有10户村民联合建起了18栋日光温室大棚,其他原有的樱桃、苹果等产业,也因为有了水源,品质不断提升。”大槐树村第一书记王剑峰说。该村顺势发展起了电商,一年来销售额达到1600万元,实现村级收入150万元,累计惠及贫困群众1000余户。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既是生活问题,也是生产问题。淳化县本着因地制宜,先保人饮,后保产业的原则,投资5667.73万元,建设产业类供水工程66处,发展和恢复节水灌溉面积1.66万亩,畜牧养殖40.72万头(只),农业增值近5亿元。

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临近晌午,淳化县铁王镇北塬村村民们说说笑笑地走出西红柿大棚,准备回家吃午饭。

北塬村党支部书记袁述平告诉记者:“自从县上解决了村里的生产用水问题,村干部带头发展大棚西红柿,收入很可观。很多外出务工的年轻人看到希望,纷纷离城返村。目前村上建起西红柿大棚170多栋,销售西红柿近300万斤,每棚收入超过1万元,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致富。”

淳化县城关镇丁户塬村贫困群众王平安曾经在外务工多年,看到村里引来了生产用水,建起了养羊场,从小放羊长大的他便毅然辞工回乡养羊。“我去年养了100多只奶山羊,收入10多万元,今年养了300多只,估计收入能达到30万元。”王平安乐呵呵地说。

目前,该村已建成规模化养羊场3处,养羊1300余只,参与养殖28户,其中17户都是返乡户,养羊大户日均收入在300元以上。

淳化县马家中心李家村,沟壑纵横,是全县有名的贫困村,村民收入来源主要靠外出务工。

“我们通过土地入股方式建成240亩‘瑞阳、瑞雪’双矮苹果园,投入162.3万元,为果园配备了高位水塔、电房、抽水泵、滴灌设施等,园区建成后,预计每年可提供务工840余次,支付劳务费用10多万元。”李家村村主任吕治军说。

水为现代果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近年来,淳化县安装自动化上水控制系统62套,铺设管网534.74公里,建成优质标准化苹果基地10万亩,实现苹果年产量稳定在60万吨、产值19亿元,25户涉果企业积极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企业+村经济组织+农户”联结机制,园区用工年均达16万人次,劳务费支出9800余万元,3万余户果农依靠果业走上了富裕路。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