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临黄河的陕西大荔县小坡村,过去上万亩耕地都是盐碱地,一直制约着当地产业发展。近几年,当地在下功夫治理盐碱地的同时,大力发展冬枣产业,走出了一条生态环保和农民增收“双赢”的路子。
在陕西大荔县小坡村的一家农业合作社里,一批20吨的冬枣正打包装运,它们将漂洋过海运往阿联酋迪拜。
在客商眼中,大荔冬枣就值这个价。放在过去,小坡村村民根本不敢想,那时村里万亩河滩地,还只是只长蒿草不长苗的盐碱地。
十八大以来,政府加大盐碱地治理的投入,小坡村瞅准了耐碱性高的枣树,决定发展冬枣产业。小坡村贴出了土地承包的告示,还买来了20万株枣树免费发放,但是起初却没人响应。盐碱地能不能长出冬枣,村民们对此疑虑重重。
村支书薛安全和15位党员干部带头签下军令状,在600亩的承包地里建起大棚试种冬枣。三年过去了,枣树成活挂果,第一批在盐碱地里种枣的村民们赚到了钱。
土壤治理好了,产业找对路子,小坡村走上了发展快车道。现在,小坡村冬枣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人均年收入超过2.5万元,一跃成为大荔县远近闻名的“亿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