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 / 专题链接 / 正文

“粽”中有重,以传统文化滋养党员初心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5-05-29 11:22 作者:贾改英

蒲艾悠香,岁至端阳。这个沉淀文化记忆、蕴含现实价值的传统节日,不仅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识,更是党员干部汲取奋进力量的宝贵源泉。

龙舟共楫,筑牢“九死未悔”的爱国之魂。端午的民俗记忆里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追求,也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爱国情怀。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从屈原“虽流放,眷顾楚国,系心怀王”的赤子之心中,感悟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忠诚不是有条件的而是无条件的,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党员干部要将爱国情怀融入血脉,把个人理想同民族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以“舍我其谁”的坚定信念,在时代征程中厚植家国底色,筑牢爱国之魂,用行动来诠释对国家、对人民的责任和担当。

纫兰为佩,永葆“祛邪扶正”的清廉本色。端午挂艾草、佩香囊的习俗,不仅是为了驱虫避秽,更寄托着人们对清正廉洁的向往。党员干部当如屈原“纫秋兰以为佩”,领悟“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始终保持“出淤泥而不染”的政治底色,以“祛邪扶正”的勇气,坚决同腐败现象作斗争。一方面,加强自我约束,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另一方面,主动接受监督,习惯在“聚光灯”下工作,在“放大镜”下用权,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永葆清廉本色。

粽叶裹心厚植“人民至上”的为民情怀。从“饮雄黄酒话陆游诗”的绍兴家宴,到“出花园”仪式里的成年礼赞,端午习俗将“人民”与“家国”紧紧相连。党员干部要从端午食粽的香甜中,感悟“民为邦本”的治国理念和“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初心,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像粽子“层层包裹、颗颗真心”那样,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人民群众在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党员干部要深入挖掘端午文化的时代内涵,从中汲取爱国之魂、清廉之德、为民之情。唯有如此,才能在时代浪潮中守住根脉、凝聚共识;才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才能在传承中创新,在奋斗中前行,书写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彩篇章!

供稿:神木市道路运输服务中心 


责任编辑:孟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