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 / 专题链接 / 正文

让理论学习生动起来

来源:人民论坛网 发布时间:2024-12-13 14:33 作者:尚虎平

【摘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每一名干部的基本素养,也是干部遇到困难后必须开展的寻求“解题真经”的活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动与鲜活源于其与生俱来的实践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的基础,也是检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生动性取决于理论的需求侧与供给侧,需求侧既有单位也有干部个体,供给侧包含了教员、教材、教案、教学方式、教学作业与练习等系统因素。要保证理论学习的生动性,首先需要破除干部甚至社会上存在的认知偏误,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古老而常新的真理,并在学习的具体导向上将“使用培训预算”转化为“解决实践中的难点堵点问题”,进而从供给侧与需求侧入手,系统处理问题,并展开“生动学习融入工作”的效能评估。

【关键词】理论学习 实践 生动性 供给侧 需求侧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也是领导干部必须普遍掌握的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①然而,在日常工作中,有些干部却忽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敷衍塞责、“蜻蜓点水”式学习成了常态。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因为他们简单地将“理论学习”当成了“读书”,虽然阅读甚众却无法将其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无法将理论学习的收获转化成为服务人民的效能。实际上,理论学习不是简单地背书、抄黑板、拍视频,它需要活学活用,既要学好“有字”的知识,又要学好“无字”的知识。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新时代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是十分生动的,我们的学习也应该是生动的,不能仅停留在记住一些概念和提法。”②为我们有效推进理论学习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将其贯彻到理论学习中,真正让理论学习鲜活生动起来,同时,还需要彻底弄清楚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生动鲜活属性,从源头上理解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的深刻性和指导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动性源于其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生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所处时代的大量社会实践出发,在自身亲历实践、完善实践、改进实践、系统研究实践的基础上揭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所以是真理,就因为它来源于实践,是对广泛已有实践背后一般规律的把握,在准确把握了规律性之后,又因之去指导新的实践。在一系列新的实践基础上,马克思主义理论又会得到新的发展和完善,其指导未来人类实践的能力会更强。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真理”③并非人为主观拔高,而是由其创生之后的一系列社会实践反复证明了的。举例而言,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无法根本上解决的;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之后更具侵略性、霸权性,企图奴役全世界;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方式,资本主义可以有计划,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一切改革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人民,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④等一系列马克思主义理论命题都经过了历史实践的反复检验,最终证明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这些事实无不提醒我们,实践不仅是理论的源头,而且是检验理论可靠性的唯一标准。

当然,“实践”不是抽象的概念,它是具体的,是时时刻刻在变动着、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经过了腥风血雨的革命战争实践的检验,还经过了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检验,也经过了转型与开放实践的检验。可以说,自马克思主义理论创生,它既经受了个别事项的检验,也经过了数不胜数事件的检验;既经过了一个国家的检验,也经过了全球范围国家的检验。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受的检验是全方位、无死角的。在这些实践检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中,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受住了实践的淬炼,且有效地指导了实践;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回应实践的变迁和进步,自身升级、完善了理论体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进入了数智化时代,社会实践体现出了高度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马克思主义在回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实践的过程中,要充分地发展、完善自己,在接受新时代、新实践检验的过程中,将自身发展为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⑤,这条命题在任何时代都是经得起检验的,也是在任何时代都需要践行的。

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实践即日即新、瞬息万变,其鲜活性与生动性愈加强烈,理论对实践的回应愈发快速,今天掌握的理论可能到明天就已经有了新的内涵和新的动态。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采用过去那种机械阅读教材、抄黑板、背答案的方法来学习理论知识,而是要让理论学习鲜活生动起来,以生动的学习掌握生动变化着的鲜活理论。

理论学习的生动依赖“需求侧”与“供给侧”的协同

马克思主义理论因为实践的益发多变与鲜活而变得格外生动,对其的学习也必须走向鲜活与生动。任何一项学习都是由学习者(需求侧)与教授者(供给侧)两方构成的,开展生动鲜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当然需要双方都“生动”起来。双方都老气横秋必然无法让理论学习生动起来,仅仅一方的生动也无法实现理论学习的鲜活生动。

学习者需要有生动的学习需求。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社会发展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而社会需求则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⑥理论学习要形成积极的效果,其根本动力当然也来源于需求侧,如果学习者的需求不积极、需求不明确,那就很难或者说不可能搞好理论学习。总体上看,“需求侧”主要由单位和个体学习者两个主体构成。

第一,单位。单位是理论学习的组织需求者。我国需要进行理论学习的单位很多,既有各级政府机构,也有各类事业单位,还有大量的央企、国企等机构。即使在同一机构中,也有着不同的学习“单位”,比如国家教育部之内还有社会科学司、高等教育司、高等教育出版社等二级机构,甚至在社会科学司下面还有综合处、教学与出版处、社会科学科研处等次级机构,这些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单位都有着理论学习的需要。从理论上说,任何单位在每天的运行过程中都会碰到大量的问题,绝大多数问题单位都能够依靠现有的理论与知识积累来将其顺利地解决掉,但有些问题仅靠现有的理论与知识很难解决,或者解决不够到位、颇感吃力、勉为其难,此时就有了学习新理论、进行理论新学习的需要。由于每个单位碰到的困难都是鲜活生动的,甚至都是独一无二的,故而其需求必然会是鲜活生动的。

第二,个体学习者。“活到老学到老”是个体学习者的基本属性。各单位的各级、各类干部作为独立的个人,在推进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的过程中,每个人的岗位任务不相同,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呈现出差异性。与单位一样,每个人在日常工作中也会碰到一系列问题与困难,虽然大多数问题与困难可以依靠已有的理论和知识来应对,但在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难免会感觉到仅靠已有理论和知识应对现实问题的艰难和吃力。为了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能够轻松解决问题、从容应对困难,每个干部便有了接受新知识、学习新理论的“刚需”。这在本质上属于干部作为个体的“环境适应”行为,通过这些活动使得自己更加适应组织和社会需要,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服务于人民群众。由于每个干部的工作任务不同,其需求必然不同,必然具有因人而异的独特性、鲜活性、生动性。

教学者需要有生动的理论供给。作为理论学习的供给方,“教学者”并非只是“授课教师”那么简单,它作为理论学习的供给侧,是包括了教员、教材、教案、教学方式、教学作业与练习5个方面要素的系统。只有整个系统呼应理论学习需求者各类鲜活生动的需求,成为生动鲜活理论的供给者,才能够满足需求者生动理论学习的需要。

第一,教员。教员即授课教师。一方面,在信息社会、网络社会中,社会实践瞬息万变,为了使自身掌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指导鲜活生动的各类社会实践,每一位教员都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将书本上的知识不断与生动的实践相匹配,让理论在新时代不断生动鲜活起来;另一方面,任何一名授课的教员都要满足单位和个体学员的培训需求,提供“定制”授课服务。虽然掌握的书本知识是确定的,但因为每一批、每一个班的学员需求的差异,教员需要随时将理论与需求挂钩,给出鲜活、有针对性、生动、独特的阐释。

第二,教材。实际上,“理论学习的生动”话题源于习近平总书记在为第六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作序时高屋建瓴的要求,这当然也是对干部理论学习中教材需要具有鲜活生动性的要求。教材是理论的载体,如果教材老气横秋,几十年都不进行修订升级,那基本上就只能以刻舟求剑的模式进行理论学习。教材就像战士手中的武器,需要及时更新以适应时代的需要。一般而言,用于干部理论学习的教材,要与国家五年计划的更新周期相一致,与党的每一届大会的周期相一致。要充分做到教材与党和国家发展步调一致,与时代步调一致,这样才能更好地引领干部往前走。

第三,教案。再好的教材都需要教师将其与干部的培训需求紧密结合,将教材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学员的需求紧密结合,进而编制出适合不同班级需求的鲜活、生动、独特的教案。编制干部培训教案方面,要根据学员的要求编制出精确地、满足学员独特需要的教案。在教学中,一定要禁止“一个教案干到底”的错误倾向。“以不变应万变”在教案编写中是一个完全错误的原则,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一个培训班级一个教案,甚至在分组讨论中要做到一个组一个教案。教案的生动性决定着教学的生动性。

第四,教学方式。一提到“学习”“培训”,我们会立马联想到教师站在讲台上,学生端坐在课桌旁的教学模式,这其实是对学习和培训的刻板印象。实际上,干部的理论学习不同于中小学的基础教育。干部参加理论学习是为了解决现实中碰到的问题,是为了让工作更加高效快捷地展开,为了在工作中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让人民群众在全过程服务中获得满足感。干部的理论学习有着明确的结果导向、目标导向属性,以老旧的方式教学显然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要提高干部理论学习的效能,就必须以与新的时代匹配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要充分利用鲜活的方式和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以新颖的方式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从生动鲜活的方式来看,可以采用相声、话剧、茶话会等模式;从新技术的使用方式来看,可以采用抖音小视频、学习强国知识抢答、开发网络小游戏等模式。总之,只要有利于干部理论学习效率提高的方式,只要符合法律要求、符合科学规律,就应该积极地采用。

第五,教学作业与练习。作业和练习是理论学习过程中的及时反馈与模拟性实践,它可以是课堂提问,也可以是课后作业,还可以是实践课堂上的现场考察与实地操作。每一个时代的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目标都是不一样的。为了能够更好、更从容、更有效地回答好时代对自己岗位工作所出的“考题”,一些干部会选择到中央党校、省级党校、市级党校、高校等机构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在细照笃行中不断修炼自我,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⑦“做作业”并不意味着就是背诵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话,也不意味着对经典作品中的某些段落进行摘抄,而是要根据每个人在新时代的工作中碰到的难题预设场景并代入场景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解决问题,服务人民群众。“做练习”本身就属于理论学习过程中的实践行为,其必须与当前的工作实践、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设身处地的在现实情境中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在做完作业、完成练习后,再对照着课堂上所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反思回味,理论学习的效果会更好。

让理论学习鲜活起来的路径

“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⑧在通过学习走向未来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克服僵化、形式主义的学习方式,让理论学习生动起来,将理论学习转化为解决新时代各类鲜活问题、提升为人民服务水平的“加油”和“充电”活动,学而有获,获而有用,用而有效,人民满意。要达此生动的学习目的,就需要采用鲜活生动的学习措施:

第一,要破除干部甚至社会上存在的错误认知偏误,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古老而常新的真理,在任何时代只要采用鲜活生动的学习模式,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永远可以指导我们的行动,在它的指导下,我们工作中大大小小的新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一些干部和群众存在着一种错误想法,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于百年前,早就过时了,不值得学习了,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误解和误读。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虽然形成于较早之前,但它是在当时大量鲜活的社会实践基础上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性,这种规律性永不过时;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随着社会实践的深入一直在持续前进,不同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者提出了新的理论对其进行发展和完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发展的结晶。不断发展完善保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动性与鲜活性,为解决各个时代包括当前的各种难题提供了理论指南,是每一名干部必须学习并用之解决现实工作中难题、更好为人民服务的“真经”。

第二,在理论学习的具体导向上,要将“使用培训预算”导向转化为“解决实践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导向。笔者带领的课题组曾专门调研过一些干部培训班“参加培训的原因”,有培训班坦率地表示:因为年度“培训预算”需要用掉,否则会被收回。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当前干部培训导向存在一定的偏误,这种导向完全缺乏生动性、鲜活性,并非针对生动的、鲜活的、千差万别的社会需求、工作需求展开。可谓是“导向不正”或者说“导向缺乏生动性”,误解了理论学习的初衷在于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应切实将理论学习的诉求转化到解决现实问题上来,在现实工作出现普遍性困难时,应该及时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充电”,找到理论指南,为干部在工作中少走弯路、提高绩效赋能助力。

第三,理论学习的“需求侧”需要树立“生动学习”“鲜活学习”理念,推动单位与个人将“问题导向学习”“目标导向学习”“结果导向学习”“服务导向学习”“人民满意导向学习”落到实处。与任何一项活动一样,理论学习也是一种“按需”供给的行为,它因需求的出现而展开,因需求的满足而结束。在此过程中,需求牵引并决定着理论供给方的行动。如果需求者机械地消费预算、形式主义地推动学习、走过场式的进行培训,就无法让理论学习生动起来,因为这种学习需求会让供给者无所适从,只能以传统的老师在讲台上机械地读课本、学生在下面麻木地记笔记的模式来应付差事,完成培训任务。未来无论作为需求方的单位还是干部个体,都必须要将培训需求与自身工作紧密结合,以生动的工作需要、工作难题为导向,推动“问题导向学习”“目标导向学习”“结果导向学习”“服务导向学习”“人民满意导向学习”,要向理论学习的供给方(培训者)提供明确的问题列表、目标列表、结果要求列表、服务活动列表,让供给方在这些基础上编制培训方案,并与需求方不断沟通修订,最终形成包括了详细操作程序、培训内容细节的理论学习方案。确定方案之后,还需要参照工程领域施工图的模式,将学习方案印制成大型学习“作战图”张贴在学习场所、工作单位,并在学习过程中严格依照培训方案的细节执行。通过这样生动的培训后,干部将所学理论投入到工作中,便可以获得更高的群众满意度。

第四,理论学习“供给侧”需要从教员素质更新、教材编纂更新、教案时时焕新、教学方式创新、教学作业与练习求新求实入手,系统地提供理论学习者需要的各项服务。虽然“需求侧”是理论学习的诱发因素,是理论学习的“扳机”,但决定学习质量的却是“供给侧”的教学者。要搞好教学方的理论学习供给工作,就必须系统地处理好教员、教材、教案、教学方式、教学作业与练习工作。首先,必须不断提升教员素质,这一方面需要引进拥有新知识、新理论背景的新教师,另一方面需要现任的各类教师积极更新知识,钻研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适应性和指导性。其次,及时更新与国家发展计划、与党的重要会议匹配的教材,编写一系列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性教材,编写新的年度教材阐释材料。这与出台“司法解释”异曲同工,目的都是在不变中寻求小变化、鲜活性、生动性。再次,每次理论学习之前,供给侧还需要针对需求侧的精细需要,编写精确的、有针对性的、独特的教案,要保证教案的鲜活性和生动性。又次,以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网络技术等为基础,与时俱进更新教学模式,将游戏、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政策试验场等新的教学方式引入干部培训工作,让理论学习模式生动化、鲜活化,激发干部学习的内在动力。最后,要在教学作业和练习时深入干部工作实际,以工作中的难题作为作业对象,以模拟处理现实难题作为实训与练习的内容,这样才能够确保作业与练习的生动性和实践性,将工作与作业融为一体。

第五,推动理论学习后的“生动学习融入工作”效能评估,并将其作为干部考核与晋升的参考。“没有评估就没有管理”,在“问题导向学习”“目标导向学习”“结果导向学习”“服务导向学习”“人民满意导向学习”之后,还需要进行“生动学习融入工作”的效能评估,评估学习后工作效能的提高程度,并将评估结果作为绩效考核、评优、晋升和再次学习的依据。

(作者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导,新质生产力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新疆大学“天山学者”讲座教授)

【注:本文系教育部社科重大招标项目“重大风险事件中的网络社会心态及引导研究”(编号:22JZD028)研究成果】

【注释】

①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7页。

②《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述评》,北京:新华出版社,2023年,第182页。

③胡振平、黄凯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基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21页。

④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第178页。

⑤《这是需要理论且能产生理论的时代》,《人民日报》,2019年7月19日。

⑥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90页。

⑦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第359页。

⑧《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296页。

责任编辑:孟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