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 / 专题链接 / 正文

加快构建支撑有力的生态保障体系 在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上争做西部示范

——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精神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3-07-30 08:20

  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要求,加快构建支撑有力的生态保障体系,在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上争做西部示范。全省各地各部门要按照省委全会安排部署,以更高标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推动美丽陕西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要着力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赋予我们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使命和更高要求。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陕西生态环境保护,关系全国生态环境大局,是“国之大者”。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提供坚实生态支撑。

  要持之以恒固底板,切实筑牢黄河流域、秦岭区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区“三大屏障”。要护好黄河母亲河,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作为高质量发展基准线,严格执行黄河保护法和相关规划,坚决落实“四水四定”要求,持续抓好减沙控沙、治水治污、优能优产、利民惠民,加快引汉济渭二期、东庄水利枢纽、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拦沙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深化农业面源污染、工业污染、城乡生活污染防治和矿区生态环境整治,大力发展节水产业和技术,加强流域区域绿色发展协作,努力把黄河流域建设成为美丽中国先行区。要当好秦岭卫士,健全秦岭常态化长效化保护体制机制,持续推进系统治山、条例护山、规划管山、智慧控山,搞好动态排查整治,完善“空天地网”一体、网络化网格化结合、线上线下联动的监管体系,加快秦岭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片区建设,统筹推进矿山修复、林业病虫害防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让秦岭美景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要抓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实施长江“十年禁渔”,加快陕南硫铁矿水质污染专项整治,系统推进尾矿库整体污染治理,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要多措并举补短板,坚决打好污染防治、“三北”工程“两场攻坚战”。要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统筹好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要强化汾渭平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以关中地区为重点扎实开展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严管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时段,强化控车、减煤、禁燃、治源、抑尘、增绿举措,确保一年打基础、三年大变样、五年迈过坎。要促进人水和谐,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常态化开展河湖“清四乱”,基本消除城乡黑臭水体,努力实现河更畅、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要深入开展源头防控行动,强化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持续巩固提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水平。要突出抓好政策规划完善、行动方案细化,以毛乌素沙地、白于山区等为重点深入开展水土流失、荒漠化综合治理,把自然修复和人工修复结合起来统筹推进森林、草原、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合理配置林草植被类型和密度,全力打造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的先行示范区。

  要尊重规律找跳板,扎实走好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之路。要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打好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推进生态环境领域相关法规规章制修订,完善绿色低碳发展支持政策,支持开展生态环境领域科技联合攻关,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要系统推进精准降碳、数智降碳、协同降碳、安全降碳,加快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调整,健全碳排放双控各项配套制度,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要建立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积极构建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价格体系和交易体系,开展碳排放权交易、林业碳汇交易、排污权交易,推进西咸新区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努力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转化通道。要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方式,让绿色出行、节水节电、光盘行动、垃圾分类等成为习惯,不断提升全社会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全省各级各部门要持续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抓好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加快构建支撑有力的生态保障体系,努力在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上争做西部示范。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