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 / 专题链接 / 正文

扎根深山18年 秦岭深处护水人

——记西安市黑河水源地环境保护管理总站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2-09-19 11:03

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发源于秦岭太白山主峰的黑河,全长125.8公里,是西安市最大的饮用水水源地,被誉为西安人民的“母亲河”。在这里,有一群“孤独的人”,是黑河的守护者。他们工作在几乎与世隔绝的环境中,常年与青山作伴绿水为伍、不畏山高路远、不惧暴雨洪灾、对抗烈日与严寒,日夜守护着西安的“母亲河”,只为人们能够喝上那口干净的水……这支队伍就是西安市黑河水源地环境保护管理总站。他们18年来,将青春、汗水和智慧,挥洒在巍巍秦岭的山水之间。  

近年来,西安市黑河水源地环境保护管理总站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打造“西部一流、全国领先”的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工程为目标,凝心聚力、创新发展、多措并举、奋力拼搏,有力地推动了水源地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保证了水源地水质常年为优。2016年被陕西省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19年,被陕西省委、省政府表彰为陕西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被生态环境部表彰为“第二届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集体。2020年,被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标兵”。    

黑河.jpg

躲滚石、运垃圾,背后的艰苦不为人知

黑河水源地保护区总面积达1481平方公里,点多线长流域广,监管任务繁重,然而黑河环保队伍却十多年如一日,坚守在水源保护第一线。

水源保护工作看似寻常,但这份艰辛却不为人知。31名黑河卫士,不论严寒的冬季还是酷热的夏天,每年人均巡查两万多公里。遇上雨天,特别是大暴雨,一路山体滑坡随处可见,山上的滚石猝不及防就擦身而过,他们乐观地说:“我们巡查要勇闯三关,滚石关、翻山关、绕行关。”一次次惊心动魄过后,他们依然勇往直前、义无反顾。

这支队伍里,每张沾满泥土的脸,都愿为使命而战。

清运队队长庞凯红,负责水源地垃圾清运,冬季漫天飞雪、山区行车险象环生;夏季天气炎热、蚊虫遍飞,垃圾臭不可闻,在崎岖的山路每天往返近200公里,年均清运水源地居民生活垃圾900余吨……但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多么繁重的工作,他从不叫苦叫累,总是留给大家一个挥汗如雨的身影,以实际行动感召着身边的人。

山区分站处于秦岭腹地,工作、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多年来没有正常的双休日、节假日。陈河分站站长齐江学带领站上同志扎根在大山深处,日复一日地进行着水源地环境巡查、执法等工作,巡查的时候需要翻越海拔1200米的秦岭梁,遇到冬季下雪巡查经常摔跤,身上青一块紫一块,到了饭点,也只能用馒头咸菜来充饥;厚畛子分站站长张喜平,从设站之日就在此工作,在他的印象里,这里就像是一座孤岛,除了生活不便,危险也无处不在。手电筒、木棍……这些装备必不可少。到了夜晚,野猪、羚牛等动物经常来院里“做客”,夏季蛇比较多,巡查时,张喜平和伙伴们手中通常会用木棍驱赶蛇,还在周边找一些废机油用来防蛇,“有废机油的地方,蛇不来”,张喜平说。

张召宏负责水质监测,夙兴夜寐,检测水质编写报告,年均分析水质数据2000余条,每年汛期前后,都要跋山涉水追溯源头;徒步穿越原始森林,研究水流生态影响;烈日下,戴着草帽,小心翼翼护着仪器、拿着文件夹巡河,晒得皮肤黝黑……

“红色联盟”为保护水源地注入新活力

“让咱人民群众喝上更加安全、更加干净的黑河水,是我们的职责。我们就是要把守护绿水青山放在首位,为此我们义不容辞,无怨无悔!”站长王宏启说。朴实的话,蕴含着深厚的感情和认真负责的初心。他们凝练出“做黑河人、勇于担当,铸黑河魂、无私奉献”的团队文化。同时,探索和形成了水源地内各企事业单位共建生态环境保护的“红色联盟”机制,为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自己守护着好山好水,也要带着群众一起干。

他们主动深入“南水北调引汉济渭工程”建设单位,为企业解决环境治理难题,被生态环境部列为“六稳六保”陕西省帮扶企业典型案例;在疫情防控中,他们主动下沉驻地村镇,连续奋战36昼夜开展志愿服务,当地群众深受感动,自发赠送了“服务村民抗疫情,践行使命做表率”锦旗。此外,还会给农户和过往游客送去带有节水护水标语的环保购物袋、垃圾袋等,宣传护水理念……就是这样,他们一桩桩地为群众解难题,一件件地为群众办实事,带领群众一起,筑牢饮用水源的生态屏障。  

发挥智慧大脑,黑河水质成绩单常年为“优”

近年来,黑河水源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这离不开黑河卫士们为此付出的青春、汗水和“智慧大脑”。

他们加强水质科研攻关,形成水体特征指标、藻毒素产生分布等多项研究成果;依托多种技术监测手段,形成了全时段、全流域覆盖的水质监测预警体系。联防联控,打造政府、单位、群众三级网格化监管体系;坚持铁腕执法、联合执法,持续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年均清除各类水环境风险隐患问题300余件。在推进精准化防控措施方面,对保护区最大化实施视频监控覆盖,将因人为活动可能造成的水源污染隐患限制至最低。并联合驻地单位常态化备战、开展应急演练,锻造出一支具备快反能力的水环境安全应急力量,使黑河饮用水源生态安全屏障坚如磐石。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不懈的努力,黑河水源地水质常年优于Ⅱ类标准,达标率100%。特别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主要污染物浓度年均值较“十三五”期间又有明显下降,水质持续向好,人民群众享用优质饮用水源的幸福感明显增强。

无私大爱的公仆情怀、朴实忘我的工作作风与扎根基层的奉献精神,铸就了这支优秀的水源地环保队伍。每一个忙碌的身影,都是黑河守护者赤诚初心的写照。他们以“朝受命、夕饮冰,昼无为、夜难寐”的坚韧执着,守护好西安的“政治河、经济河、生命河”。

 

责任编辑:孟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