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镇过硬、整县提升”活动开展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建设鲜明导向,坚持把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作为组织工作头号工程,发挥“红色引擎”作用,采取“七个一、七到底”管用措施,不断推动村级党组织建设全面提升、全面过硬。
一、订立一个标准,一把尺子量到底。对标“整镇过硬、整县提升”目标要求,多维度综合研判,制定下发了礼泉县开展农村党组织建设“整镇过硬、整县提升”活动《实施方案》。结合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七类52项量化指标和108个子项目体系,制定实施了《任务清单》和《考评细则》,系统性谋划“一年过硬、两年提升”,加大农村活动阵地、班子队伍、党员教育管理、党内组织生活、壮大集体经济等考评权重,赋分细化,确立了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为过程管控制定考量依据,坚持用一个标准体系推动党建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二、成立一套专班,一张单子跟到底。及时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亲自挂帅,常委组织部长牵头负责,包联县级领导具体包抓推进的工作专班。大力开展“百日行动”,按照《任务清单》和《考评细则》,突出4类21项“硬指标”,县委书记、组织部长,带头认领50个村,剩余村按照科室包镇、人人包村的原则,由县委组织部部领导分片包抓,进镇入村,深入一线实地排查,与镇村书记一一亲自见面,逐村逐项对照核验,就活动阵地硬件达标、软件同步、村干部“一口清”等要求逐一“过筛子”,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三、建立一个台账,一个本子干到底。立足镇村实际,综合各村班子队伍、村级运行、产业发展等情况,逐镇逐村摸排研判,梳理排查了组织体系、班子队伍、党员教育管理、党内组织生活等7类37项123个问题,确定了6个软弱涣散村,一镇一村建立问题整改台账。活动开展以来,先后向包联县级领导发放提醒函29份,向乡镇发放问题整改督办单48份,6个软弱涣散村新修道路11.35公里、衬砌灌溉渠7360米、新装路灯193盏、建设施大棚26座、清理“三堆六乱”610处、新打机井4眼,基层战斗堡垒作用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创立一个机制,一个方子管到底。强化过程管控,细化每月任务清单,采取“一月一推进、一季一排名”、季末“回头看”的跟进督导机制,实现问题销号办结、任务月底清零,推动创建工作任务落实。坚持财政和党费补助政策始终不变,不断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对新建和改扩建村级活动阵地活动广场的,最高以奖代补20万元,最低5万元,累计投入3800余万元,改造提升村级活动阵地156个,213个村全部点亮党徽、建立便民服务中心,12个乡镇档案馆和党代表工作室全部建成使用,先后创建省级示范村7个,市级示范村63个。
五、确立一个关键,一支队伍抓到底。把选优配强村级班子放在干部梯队建设的战略高度和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来抓,坚持在能人中选强人,在强人中选硬人,在满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开展新任村书记(主任)培训班的基础上,因村施策、精准派人,调整充实驻村第一书记92人、工作队员185人,对产业发展基础较弱的100个村,增设村支部副书记,派遣专职科技特派员,鼓励吸引101名大学生回村任职。同时,严格“第一书记”和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管理,建立“四支队伍”常态化督导机制,强化日常督促指导。
六、设立一个目标,一张蓝图绘到底。把建强基层组织、壮大集体经济、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发展目标,严格村干部生活补贴和脱贫攻坚成效挂钩机制,对村级集体经济每年增长在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奖励村级1万元,年增长10万元至20万元的,奖励村级2万元,年增长20万元以上的,奖励村级3万元。围绕“园区化、有机化、品牌化、合作化、产业化”五化目标,推广集体经济“六种模式”,引进新希望、正能等上市龙头企业,建成“畜牧业+”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园区11个。全县共有村级电商服务站70余家、镇村快递揽货点300多个,电商微商从业人员2万余人。
七、树立一个导向,一个号子叫到底。用足用活“三项机制”,将“整镇过硬整县提升”活动列入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重要内容,探索将干部履行党建主体责任纳入提拔重用的前置必核内容,对履行主体责任不到位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及时建议暂缓使用。在村党组织书记中全面开展“双诺双评一运用”活动,结合任期承诺和各项任务完成情况,半年观摩评比,年终总评奖惩,每镇评选出2名优秀村支部书记全县表彰,对3名村党组织书记予以调整。同时,对优秀村支部书记和成效明显的乡镇主要负责同志,优先招录或提拔使用,既给压力,又添动力,打出了双向发力、立体出击的“组合拳”。
下一步,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会议和宏兵部长讲话精神,虚心学习兄弟县区的经验做法,切实扛起主责、聚焦主业、扎实推动农村党组织建设再上新台阶,努力为建设“西部名市丝路名都”贡献礼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