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来,泾阳县以“25680全面达标行动”为抓手,建立以“三级联抓、四轮驱动、七标定准”为核心的“347”工作模式,深入开展农村党组织建设“整镇过硬、整县提升”活动,扎实推进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有力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面过硬、全面提升,为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一、聚焦“三个坚持”,压实主体责任。县委高度重视,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部署,夯实县镇村三级创建工作主体责任,构建责任闭合链条。一是坚持高标准高站位。明确“347”模式,构建县级统筹协调、各镇(街道)组织实施、村级落细落小的“三级联抓”格局,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以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为组长的工作专班,“一盘棋”系统安排部署创建工作。二是坚持“对口包联,分层指导”原则。全县29名县级领导,119名科级领导包抓全县148个行政村,夯实各级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各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在关键环节和重点工作上亲自部署、亲自协调、亲自督导,确保创建进度和质量,一体推动各项创建任务落地见效。三是坚持常态化督查考核。采取“三色管理”,定期通报,现场督查、双周研判,督办提醒、通报约谈等措施,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现场观摩会,倒逼各基层党组织严格落实党建责任,从严从实抓好创建工作。
二、围绕“三个提升”,建强活动阵地。一是提升空间使用效率。坚持“扩大服务面积、保证办公面积”原则,综合运用墙改梁、新建、改扩建、功能叠加等多种方式提高阵地设施使用效率,目前,全县共改造75个村,其中新建26个村,改扩建24个村,墙改梁25个村,130个村重新整合空间、优化布局,扩充办公可使用面积3380㎡,86个村重新粉刷,31个村采用外墙立面真石漆粉刷的方式使得阵地面貌焕然一新,85个村达到市级示范村标准。二是提升资金支撑效力。全面对标“七个标准化”要求,深入摸排村级阵地建设短板弱项,在申请县财政奖补资金500万元的基础上,统筹五方资源(组织资源引领、财政资源保障、社会资源支持、“两新”资源助力、项目资源扶持),整合资金2000余万元投入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全力保障党群服务中心项目建设提速提质。三是提升阵地建设成效。将党群服务中心与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儿童之家、手工艺品展示厅等融合,推动便民亲民更优化,提升服务的可及性和便利度,同时,根据党员群众、社会需求,提供基础党务、学习教育等党建服务,行政事务受理、就业创业服务、优待抚恤、社会保障等政务服务,文化活动、参观展览等文体服务,志愿服务、村级矛盾调处等村民自治共治服务,努力实现“一站式”服务供给。
三、力促“三个到位”,推动工作落实。一是考评验收到位。把“整镇过硬、整县提升”活动纳入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由县委书记担任组长,县委副书记担任副组长,亲自带队深入各镇(街道)开展考核工作,确保“村村达标、镇镇过硬”。二是督查问责到位。把“整镇过硬、整县提升”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大明察暗访力度,组织部长每月定期到村实地督查,县委组织部成立专项督导组,对全县148个村进行全面督导,现场交办问题清单,持续追踪整改,确保创建工作量增质优。三是工作推进到位。在对标创建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提炼创建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创新成果,积极发掘符合泾阳实际的创建模式,不断推进“整镇过硬、整县提升”工作。
下一步我们围绕以下四个方面推进工作。一是在建强基层党组织上下功夫。大力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整镇过硬、整县提升”工作,及时开展县级评估,制定“一肩挑”后村干部管理监督具体措施,采取“四个一”措施,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高标准推进红色村组织振兴。二是在做好干部培育上下功夫。开展“对标先进,争创一流”活动(组织村干部“擂台比武”,进行基层党建、集体经济发展、乡村治理等交流观摩研讨),营造对标提升、比学赶超、竞相争先,争创一流的氛围。实施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建立“四项制度”(结对联系制度、设岗定责制度、谈心谈话制度、教育培训制度),实施农村后备力量“雏雁”工程,扎实开展“五治”强作风提素质活动,管好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三是在壮大村集体经济上下功夫。用好中央扶持壮大集体经济资金,持续深入实施“党建+创业+金融”工程,积极发挥线上“项目超市”和线下项目示范基地示范带动效应。四是在党建引领治理上下功夫。强化基层党组织领导地位和政治引领作用,建立村级党组织领导下的村级各类组织共同发展的组织体系,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规范村级组织运行程序,推动“小微权力”清单落实落细,进一步厘清村级组织和村干部的职责权限,让权力事项更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