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秦都区结合实际,以“村村过硬,整体升级”为抓手,深化全市“整镇过硬、整县提升”活动,对标“五个到位”“六个过硬”“七个标准化”,通过“四个三”全力推进创建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一、“三个突出”夯责任,确保组织有力。一是突出科学谋划,明思路。积极开展“整镇过硬、整县提升”创建工作,大力实施村级党组织“书记工程”,组织涉农街道党工委书记及53名村党组织书记赴礼泉昭陵镇肖东村、高家村学习交流,取长补短。结合秦都实际,深化开展“村村过硬、整体升级”活动,确保创建工作走深走实。二是突出典型示范,树标杆。建立区级领导包抓机制,持续巩固省级、市级7个标准化示范村成果,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让农村基层党组织做有标尺、干有方向、评有依据,打造党建示范新亮点。三是突出补齐短板,促提升。按照配强班子治“软”、维护稳定治“乱”、发展经济治“穷”、完善制度治“散”的思路,实行“四个一”包抓工作机制,组建由区委常委任组长的3个整顿工作组分别督导3个软弱涣散村,各街道成立以街道党工委书记为组长的整顿工作组,区街两级共同努力,确保按时整顿到位。
二、“三个坚持”强保障,确保阵地有用。一是坚持“一村一策”强建设。按照“标准、节约、实用”原则,因村制宜制定阵地提升方案。针对21个未达标的村级阵地,按照财政出一点、党费补一点思路,每个行政村按预算资金的50%给予补助,区财政补助279万元,区管党费补助30万元。目前,通过新建、扩建、改建的方式,建成高标准农村新型综合党建阵地21个。二是坚持“一套标准”强管理。印制《秦都区农村党组织阵地建设图册》,按照“一厅八苑”标准和“一旗一徽四牌四栏”要求,从外部建设、部室挂牌、功能部室内部建设、公开公示栏建设等4个方面,统一风格、统一标识、统一匾牌、统一公开栏,规范上墙内容、突出支部特色,实现阵地“八有”标准。三是坚持“一地多用”强功能。充分发挥阵地“五个中心”功能作用,打造集党群综合服务、党群活动开展和党情民意互通等功能为一体的党建基地,推动多项民生事项审批权限和受理权限下放到村,推行“一次办好”、全程代办,拉近服务群众“最后100米”距离,极大提高活动场所使用效能。
三、“三个强化”建队伍,确保人才有为。一是强化培训提素质。组织53名村党组织书记参加省市区培训,充电蓄能。积极开展农民线上培训1800人次,实用技术培训达11000多人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850人。采取集中授课、现场实训与实地观摩相结合方式,完成150名高素质农民和20名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工作,为促进全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二是强化引留聚合力。积极实施“人才兴咸 创新发展”战略,成立鑫诚蔬菜和鑫农果友专家工作站,形成“建设一个工作站,带动一批人才,促进一项产业”的效应,实现“土专家”“乡创客”由“零星分散”向“抱团集聚”转变。鑫诚蔬菜先后带动周边发展蔬菜2000余亩,每年提供优质蔬菜近千吨,仅芹菜一项销售可增收400多万元,带动当地菜农果农户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三是强化选派出实招。针对产业、修路、技术等实际困难,从农业农村、水利和财政局等区级部门选派68名优秀年轻机关干部分别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和乡村振兴指导员,4个涉农街道选派48名党建指导员,为小雅村修路、免费发放助听器,东界村开办面粉加工厂,后尹村建设文化广场等,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
四、“三个注重”强振兴,确保治理有效。一是注重发展产业“稳增收”。双照街道庞南刘村流转118亩土地,集体自筹35万元,“小白菜做出大文章”实现了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的转变。林孟村入股绿盛泽专业合作社,成立福洁保洁公司,每年盈利10万元,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二是注重综合治理“焕新颜”。落实党建引领、源头治理、多元解纷的“三三制”工作模式,实现了矛盾纠纷源头化解,解决了宅基地、邻里纠纷等50余件。统筹打好村容村貌提升、农村厕所革命等“五大战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区农村共清理生活垃圾11000多吨、新建三格式无害化厕所3372户,村容村貌明显改善。三是注重榜样引领“扬新风”。每年坚持开展“好公婆”“好媳妇”“孝老爱亲模范”“美丽庭院”“好孝子”等5类评选活动,通过示范引领,群众参与,见贤思齐,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营造人人向善、家家文明、户户整洁的良好氛围,让乡村振兴有“声”有“色”,可观可感。
在下一步工作中,主要做到“三个持续”:一是持续锻造过硬队伍。通过全员培训和外出观摩学习,不断提升村“两委”干部、第一书记、乡村振兴指导员的综合素质,压实工作责任。二是持续壮大集体经济。通过项目支持、部门帮扶、精英治村等方式,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全部消除“空壳村”,不断增强农村农业发展劲头。三是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按照“一个支部一个方案、一个问题多项措施”的工作思路,继续强化整顿工作。对整顿效果不理想的进行“回炉”、“补课”,跟踪推进,推动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全面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