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口镇总面积163平方公里,下辖14个村7449户31218人。现有党组织20个、党员626名。咸阳市“整镇过硬、整县提升”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在“整镇”的全域覆盖、“过硬”的达标质量上狠下功夫,突出“四个功能”,分类精准施策,率先在彬州市实现“村村达标、整镇过硬”目标。2021年荣获咸阳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增强政治功能,让“火车头”动力更强劲。高点站位“谋”。把“村达标、镇过硬”作为政治任务,逐项对照《咸阳市农村党组织建设“整镇过硬、整县提升”活动评估标准》,逐村“过筛”,逐个研判,一村一策、对标提升。健全机制“抓”。构建党委书记带头抓、包片领导指导抓、包村干部帮助抓、支部书记具体抓的工作格局,建立“双周一调度、一月一点评、一季一观摩、一年一奖惩”机制,倒逼责任落实。典型示范“带”。以3个省级示范村为带动,其他村台账式、清单化跟进。投资800多万元,实现阵地标准化全覆盖。结对联建“促”。示范村与部门联建,探索“六共”模式,通过“三包两派一奖补”机制谋划项目16个、解决问题29条;6个强村帮带8个弱村,培育致富能手41人,推销农产品134万元;推行村企联建,建立“党建联盟”4个,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二、深化治理功能,让“微权力”运行更规范。建强镇村班子。镇领导班子中,既有年富力强的高学历人员,又有摸爬滚打的“老乡镇”,党委“龙头”作用得到强化;村“两委”中“四类人员”达到85%以上。我镇荣获全省村“两委”换届先进镇。扎紧“小微权力”笼子。梳理项目建设、物资采购等13类46条小微权力,绘制46张流程图,印发小微权力清单,规范流程,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提升基层治理。党支部牵头“一约四会”,各村均设立说事议事室,协调解决邻里矛盾纠纷。建立风险隐患台账,重大风险镇科级领导和村党支部书记限时化解,镇村两级定期召开研判会。建成长禄村乡风传承馆,培树文明乡风。创新治理方式。在白土、大车等村试点召集热心公益群众,组建环境卫生整治、公墓建设运行等群众自治组织,示范带动其他群众积极参与镇村中心工作,这一做法在疫情防控、“三堆六乱”整治等工作中起到了很好作用。
三、拓展服务功能,让“最后一公里”更畅通。“一站式”服务送心坎。探索建立“8+X”模式,推进便民服务大厅全覆盖,整合涉农资源,将4类41项服务事项下放至镇村办事服务大厅,通过“直办+代办”,让服务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家门口”培训强本领。在彬州率先建成乡村振兴讲堂,邀请半汤乡学院专家和“田秀才”“土专家”,把课堂设在田间地头,把技术送到群众身边,为群众带去新思想新政策新技术,受益群众1200余人次。“快递进村”暖民心。在深化“六进阵地”基础上,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在西留、白土等村试点“快递进村、电商助农”活动,在村级便民大厅、爱心超市广泛布点,推动圆通、顺丰等快递“打包”进村,深受群众点赞。
四、注重引领功能,让发展“助推器”更持久。承诺事项惠民生。按照“村定镇管市统筹”要求,2019年以来,采取镇村筹一点、乡贤捐一点、部门拨一点等方式,累计投资9100万元,完成“承诺事项”4类183件。党组织建在产业链。探索“党支部+企业+农户”模式,以大车村为中心,带动周边群众发展菊花产业。今年预计产值达到750万元,增加群众收入230万元。“彬州菊”在全国首家获得“有机转换认证”。延长黑小麦产业链条,形成黑麦挂面、黑麦醋等系列黑字头产品。党建引领有成效。党组织牵头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在西二屯、小车等村托管大田1700亩,建成农产品加工园区,实现村集体、群众、企业三方共赢。引导支持各村发展面积不少于200亩的菊花、玉米等集中连片集体产业,实现年均增收10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紧扣咸阳市“整镇过硬、整县提升”活动要求,进一步完善思路、创新举措,推动乡村党组织全面过硬、全面进步,为乡村振兴提供组织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