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长安区委书记吕强,非常荣幸向大家介绍长安,共同展望长安的美好明天。
长安古老而年轻、典雅又时尚;总面积158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9.06万人;南依巍巍秦岭,生态优势得天独厚;曾为周、秦、汉、唐等13朝京畿之地,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辖区有30所高校30余万名师生,智力资源十分密集;与西咸新区、高新区、航天基地、曲江新区接壤,合作共建舞台广阔;2200多年的置县史,镌刻着繁华锦绣、珍藏着隽永记忆;通过撤县设区20年的励精图治,成功跻身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五强区。
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围绕全面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奋力谱写西安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明确了今后五年“六个打造”的奋斗目标和九个方面重点任务,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
长安区第四次党代会擘画了加快建设西部强区的宏伟蓝图,未来五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真抓实干,勇毅前行,实现经济发展质效更好、改革开放动能更足、科技创新活力更大、文化建设成效更佳、共同富裕成果更多、生态环境品质更优的预期目标,力争地区生产总值进入西部地区263个市辖区前10名。
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后势。2022年,长安区将聚焦全市九个方面重点工作,低调务实不张扬,埋头苦干勇担当,励精图治开新局。
一是坚持稳中求进,推动支柱产业壮大和产业链水平提升走在前列。着力构建“一核、一轴、三带、六板块”现代产业体系,加快88个重点在建项目建设和43个前期项目手续办理,加快洋天科技工业园等6个特色工业园区建设,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新增“五上”企业66家。
二是坚持校地融合,推动秦创原平台建设和创新能力提升走在前列。着力打造环长安郭杜大学城创新经济圈,积极融入秦创原科技创新示范带,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0家。
三是坚持规划先行,推动城市综合能级提升走在前列。加快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制定全国首个区县级公园城市建设方案、技术文件,建设800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新建140座5G基站、15公里天然气管网、5.5公里热力管网、6个变电站和配套电力管沟,着力打造“健康城市”“韧性城市”“智慧城市”“绿色城市”。
四是坚持系统观念,推动开发区运行机制优化提升走在前列。全力以赴支持高新区、航天基地、曲江新区发展建设,深化同高新区产业协同、错位发展,探索“航天总部+长安制造”等模式,联合曲江新区建设少陵塬文旅融合创新示范园区。
五是坚持绣花功夫,推动城市建设管理服务水平提升走在前列。全力保障外环高速长安段建设,建成3座人行天桥、6条市政道路,实施5条道路雨污分流建设。建设5个口袋公园和绿地广场,新增城市绿化13万平方米。推动地铁15号线航天城站、郭杜站周边区域城市更新工作,加快10个安置社区建设。创新城市治理方式,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六是坚持人民至上,推动公共卫生体系完善和应急响应能力提升走在前列。加快区公共卫生中心、俪婴妇儿医院建设,完成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15所村卫生室公有化建设工程。组建流调、转运、采样等6支应急队伍。
七是坚持招大引强,推动对外贸易提质增量和对外开放水平提升走在前列。举办招商推介活动不少于4次,签约企业12家以上、投资额100亿元以上。招引“专精特新”企业5个、重大产业项目3个;引进商贸龙头企业2家。
八是坚持绿色发展,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提升走在前列。坚决当好秦岭生态卫士,完成4条峪口峪道综合治理;加强大气联防联控联治;全面推进全域治水工程,完成西安市第九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加强土壤污染源头监控。
九是坚持多元发力,推动乡村振兴促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提升走在前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加快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进引镇省级工业商贸型示范镇、太乙宫省级文化旅游型示范镇、五台市级跟踪指导培育镇建设,探索鸣犊农业产业示范镇、子午文化旅游示范镇建设,打造5个年收入50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亮点示范村;完成105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
走好赶考路,一起向未来。我们将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加快建设西部强区,奋力谱写长安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实干实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