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 / 专题链接 / 正文

咸阳市礼泉县:推进“1236”路径 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新路子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1-10-31 17:09

今年以来,咸阳市礼泉县创新党建“1236”推进路径,走出一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新路子。

明确一个目标。把建设“全国乡村振兴引领区”作为首要目标制定了乡村振兴总规和五大振兴年度详规,明确到“十四五”末,全县90%村集体经济年均收入超过20万元,主要指标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强化两个支撑。一是以组织振兴为支撑,夯实乡村振兴基础。抓住关键,配强头雁,让班子更优。千方百计调整配强村级党组织书记,鼓励吸引大学生回村任职101人。调整充实驻村第一书记92人,工作队员184人,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对两名村书记予以调整。强化保障,建强阵地,让硬件更硬。将“整镇过硬、整县提升”工作列入2021年“党建十大重点项目”和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奖惩。开展达标提升“百日行动”,由县委书,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各自带头认领50个村,逐一“过筛子”,改造提升15个村。建立机制,加压倒逼,让活力更强。在村党组织书记中全面开展“双诺双评一运用”活动,结合换届任期承诺和乡村振兴任务完成情况,半年观摩评比,年终总评奖惩,每镇评选出2名优秀村支部书记全县表彰,1名不合格书记予以免职。二是以人才振兴为支撑,推进乡村振兴发展。高层带动,分级建设,让链条更多。积极探索“总站+分站”模式,推进县级特色产业专家工作站建设,现已建成三批23家专家工作站,驻站专家66名,培养乡土人才百余人。搭建载体,互联共建,让培训更实。与西藏民族大学签订协议,设立校地合作基地,开展订单培养、在岗实训、产学研合作。开展 “千万人才”培育行动,培育农村适用人才1000名、高素质职业农民10000名。拓宽渠道,引智招才让存量更大。积极实施高端人才引进计划,从兰州大学等4所211名校招聘6名选调生,召开各类就业招聘会23场次,达成就业意向503人。

创新三种路径。一是土地合作型经济路径。以土地资源为基础,整合农村各种要素,以入股的形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骏马镇坡底、安寇、东风等5个村,打破村域界限,引导集体合作经营,抱团发展特色种养殖产业,一举使5个集体经济空壳村,集体经济积累达到50万元。二是资源开发型经济路径。整合学校、厂房、仓库等资源,通过资产运作实现其保值和增值,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袁家村在党支部领导下使村集体经济积累从2007年1700万元增长到202026亿元。三是项目带动型经济路径。以争取中省市项目和政策支持为抓手,在贫困村积极实施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项目。叱干镇、南坊镇、昭陵镇22个贫困村,通过申请专项资金,发展特色种养殖产业,走上良性循环道路。

推广六种模式。大力推广全国乡村振兴典范烟霞镇袁家村的乡村旅游、共同致富,西张堡镇白村的支部引领、联村共建,赵镇三河村的“三路”并进、“三产”融合,昭陵镇任池村的红色党建引领绿色发展,肖东村的美丽乡村、产业发展带动五村共建十里长廊以及骏马双北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6种模式的先进经验,整合资源优势,发挥示范村的引领带动作用,以点带面,着力构建互促共建的发展格局。

(供稿:礼泉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王美景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