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即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议》立足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客观条件,从9个方面对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进行了更加清晰的展望和顶层设计。
第一,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未来15年,我国经济将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经济发展实现由数量和规模扩张向质量和效益提升的根本转变。 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基本同步,在实现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国家创新体系更加完备,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
第二,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同步推进这“新四化”是我国现代化的基本路径,也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届时,我国将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格局基本形成,农业现代化短板加快补齐,经济体系优化升级,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取得决定性进展。
第三,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 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等各方面制度将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得到全面落实,形成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局面,我国制度优势将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第四,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我国将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迈入教育强国行列,进入人才强国前列,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主要健康指标进入世界前列。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全体人民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凝聚力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中外文化交流更加广泛,中华文化走出去达到新水平。
第五,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我们党和国家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届时,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将更加完善,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蔚然成风,空气质量和水环境质量根本改善,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山水林田湖草生态功能稳定恢复,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成为常态。碳排放总量将在2035年前达到峰值后呈现下降态势,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显著加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大幅提升。
第六,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我国将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共建“一带一路”将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走深走实,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能力显著增强。我国将由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更加完善,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更加健全,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对外开放新高地实现高质量发展。
第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意味着我国将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阶段,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收入分配更合理,逐步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人人享有均等可及的基本公共服务,城乡融合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程度显著提升。
第八,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社会将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全面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第九,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进步,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80岁左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要着力改善收入分配结构,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