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 陈丹
Ulife西安港进口商品直营店。
西安奥体中心。
中欧班列“长安号”。
从空中俯瞰,林立的高楼勾勒出城市美丽的天际线,铁路口岸内满载货物的中欧班列“长安号”伴随着汽笛长鸣向西疾驰。脚下的这片热土,就是西安国际港务区。
从“造港开埠”建设中国首个内陆港到开通中欧班列“长安号”;从中欧班列“长安号”高频次、高质量开行到“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全网物流体系建设;从西北首个综保区到粮食、肉类、整车、跨境综试区等多层次开放合作平台全面运营,西安国际港务区不断激发“内联外畅”新活力,构筑对外开放新高地,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中欧班列“长安号”的突破发展,是我省以“三个经济”为引领,打造国际中转枢纽港和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的生动样本。
利用物流大通道加速产业集聚,西安国际港务区充分发挥“内陆港+自贸区”的平台和政策优势,实现通道、贸易和产业的良性循环。
以第十四届全运会为契机,西安国际港务区高标准打造生态西安的名片、绿色发展的示范、对外开放的窗口,让城市生活更加宜居美好。
纵横自有凌云笔。西安国际港务区,正书写新时代的篇章。
风起:
使命担当 建设中国内陆第一大港
时光的列车,停驻在2008年的站台。那一年,省委、省政府和西安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做出了组建西安国际港务区的历史性、战略性决策。
大潮已起,势如破竹。
开拓创新的陆港人,坚守为中国内陆“造港开埠”的使命,秉承“港—区—城”发展路径,开创了中国内陆港发展的先河,建成了中国内陆第一大港,推动脚下热土成为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发展“三个经济”的重要抓手和主要平台。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使命开启新征程,新征程呼唤新作为。
2013年,西安国际港务区向西开行了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辟了一条内陆地区联通欧亚的国际物流贸易黄金大通道。
3组数据令人瞩目:2014年,中欧班列“长安号”共开行46列,线路为西安至中亚5国;2018年全年则开行1235列,创造了重载率、货运量、实载开行量“三个全国第一”,常态化开行西安至中亚、欧洲的10条干线,覆盖丝路沿线45个国家和地区;而今年1月至10月,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行超过1700列,成为全国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如今,来自全国29个省份的货源在西安港集散分拨,超过七成的进出港货物在西安集结走向欧洲和中亚,从西安分拨至全国。以中欧班列“长安号”、“西安港”、开放口岸、多式联运监管中心、跨境电商综试区等为基础的对外开放格局已然绘就。
然而,“雄心”不止于此。
西安到全国各大城市的平均距离最短、平均运输成本最低,有着承东启西、连接南北、集散八方、辐射全国的独特区位优势。以进一步放大物流通道优势为宗旨,西安国际港务区在打造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构建陆海联运大通道上的身影坚定而耀眼——
创新实施“全面对接市场、一企一线运营”的组织模式,引入招商局、中远海、中铁集、中粮、中国林业等拥有国际化布局和物流体系的大型央企,打造多平台运营模式,与中远海、中铁集等央企签约合作,使西安港和中欧班列“长安号”真正融入全球港航体系,打造班列回程中心;
“长安号”复兴陆上丝路、陆海联运联结海上丝路。西安港与天津、青岛、宁波、上海、深圳等沿海港口城市合作开行了陆海联运班列,通过紧密合作,将“通道优势”转换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枢纽优势”;
“襄西欧”“徐西欧”“蚌西欧”“冀西欧”等国际货运班列常态化运行,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织线成网,加速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对外开放大格局,为降低班列运营成本,可持续、市场化开行奠定基础。
2000多年以前,这里曾是汉唐盛世的物流集散中心,商贾云集、东西交融。时至今日,西安国际港务区践行“一带一路”倡议,以“三个经济”为引领,着力打造国际中转枢纽港,以新作为承载新荣光。
云涌:
“港口口岸+营商战略” 产业高地加速成形
东南沿海产业转移加速聚集,阿里巴巴、京东、网易等全国前十强龙头电商纷纷落户,安博、招商局、华润、中冶等世界500强抢滩内陆港,融资租赁等新金融产业领跑西部……万亿级的商贸物流大产业集群正在西安国际港务区加速形成。
海纳百川,聚拢而来。是什么吸引企业将决胜未来的“筹码”放在西安国际港务区这片热土?
“企业落户西安,正是看重西安国际港务区拥有内陆港、自贸区、综保区、中欧班列‘长安号’的叠加功能政策优势以及良好的营商环境,有利于我们深耕欧洲市场。”西安中晶伟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冉泽表示。
“舱单归并”全国复制推广;政务服务“楼小二”率先上岗;人脸识别、微警认证开启了证明身份的“刷脸时代”;24小时信包箱实现“全城通港”;多措并举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设立西北首个知识产权法庭、陕西自贸区首家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仲裁院、国际商事调解中心等法律服务机构,正在打造国家级“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
以打造服务效率最高、管理最规范、市场最具活力、综合成本最佳的一流国际营商环境为奋斗目标,西安国际港务区滋养培育出一片生机勃勃的“产业绿洲”。
商贸物流、电子商务、新金融、临港产业、文体健康等五大主导产业体系基本形成;近3年西安国际港务区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3000亿元,网络零售额占西安市近80%,占陕西省的56%;融资租赁和商业保理企业数分别占到全省70%和90%。
通道与产业高度融合,将推动产业聚集和贸易发展。5月28日,作为引导东部优势产业向我省梯度转移的阵地,陕西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承接中心落户西安国际港务区。如今,投资总额约20亿元、年产值100亿元的18个加工贸易和跨境电商总部项目已落户,面向“一带一路”国际市场的加工贸易产业全产业链聚集区已形成,为完善我省电子加工贸易产业链,发挥西安港外向型经济平台功能,构建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奠定了重要基础。
西安国际港务区以拓宽物流通道、完善产业配套、改善营商环境、补齐开放短板的丰富用墨之道,勾画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促进加工贸易产业上下游集聚发展以及做大做强五大主导产业的磅礴气象。
陕西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承接中心签约超过49家企业;中欧班列(西安—明斯克)跨境电商出口专列正式开行;全国首列二手车出口专列正式开行;沃尔沃进出口专列已常态化开行……一系列布局凸显了“通道+贸易+产业”的良性循环。在中国经济版图上,西安国际港务区,光芒愈发耀眼!
潮涨:
聚焦生态绿色开放 打造现代化国际示范区
秋日的阳光反射在西安奥体中心主体育场的金属幕墙上,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昭示着城市全面提升品质内涵的激情。
西安奥体中心项目位于西安国际港务区规划区范围内,是我省和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打造国际赛事之城、推动体育产业和民生事业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
以承办第十四届全运会为契机,西安迎来了追赶超越、加速发展的重大政策和机遇叠加期。
乘好风去,长空万里!西安国际港务区对标雄安新区城市建设标准,高标准推动场馆建设,高起点谋划区域发展,引进先进规划理念,编制完成了西安奥体中心周边区域14.6平方公里的规划,力争呈现一届精彩非凡的体育盛会、惠民盛会、文化盛会。
西安奥体中心规划坚持“国际标准、丝路新韵、生态陆港”的定位和“以山为魂、以水为脉、以绿为骨”的生态理念,引领“一场两馆”及周边区域配套建设。
为进一步提高区域城市品质,西安国际港务区编制完成了西安奥体中心周边区域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幸福岸线、奥体中轴公园方案等一系列专项规划,强调盛会赛时需求,更注重赛后设施与城市运营相协调,构建公共设施、公共交通、产业功能多重引导的发展模式。同时,建设文化体育中心、休闲娱乐中心、高端商业中心、公园绿地景观等生活服务配套环境,形成“15分钟便民生活服务圈”,倾力打造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的幸福品质新城和国家中心城市新中心。
一座港口兴起一座城市,一个体育赛事带动一片区域。 作为西安最具国际化、最具生态化、最具活力化的区域之一,西安国际港务区正以迎接全运会打造世界一流城市亮点区块为先行,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城市品位,全面增强城市承载能力,竭力满足群众对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的殷切期盼。
可以预见,随着2021年全运会主场馆——西安奥体中心的建成,周边地铁14号线、国际学校、公园、一批高品质酒店和总部项目的快速落地,西安国际港务区的城市基础配套将迅速完善。这里将建成全球商贸物流集散中心和现代化国际示范区,成为国内外知名企业竞相投资的“热土”,成为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历史文化魅力更加突出,城市生活更加宜居美好的“宝地”。
值得期待,以更坚定的信心、更有力的措施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打造生态西安的名片、绿色发展的示范、对外开放的现代化国际示范区将从愿景变为现实。
海阔凭鱼跃。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主任孙艺民表示,在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发展“三个经济”的新征程中,西安国际港务区将以“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追求,以“埋头苦干,低调务实不张扬”的精神状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最大的国际中转枢纽港,建设生态绿色开放的现代化国际示范区,为陕西追赶超越贡献“陆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