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对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五年来,在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陕西文艺事业、文艺创作、文化风气、文化市场等方面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从陈彦长篇小说《主角》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到电影《周恩来回延安》、电视剧《黄土高天》、话剧《平凡的世界》、歌曲《一路走来》等作品荣获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从近三年来,我省电视剧产量位居全国六强、西部第—,电影产量位居西部第一,到2018年,陕西规上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营业收入843.8亿元;从“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的广泛开展,到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等文化节庆活动的成功举办……
五年来,陕西以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文艺工作的方向更为明确、路径更为清晰、措施更为有力,呈现出令人欣喜的新气象新风貌。
扎根人民群众,文艺创作硕果累累
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著名美术教育家、黄土画派创始人刘文西在60余年的绘画生涯中,坚持每年到陕北乡村写生,以独具风貌的艺术手法,创作了大量反映陕北人民生活的作品。
著名作曲家赵季平几乎每年都会到基层采风,他认为,只有切实理解百姓朴实平静的生活,与百姓心贴心,才能创作出受群众认可的作品。
五年来,陕西进一步健全完善文艺工作者基层挂职锻炼和基层采风制度。文艺工作者向生活学习、向人民学习,深入人民生活,积累了素材、磨炼了意志、汲取了营养。
“文学陕军”佳作迭出。陈彦长篇小说《主角》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贾平凹长篇小说《山本》和陈彦长篇小说《主角》入选第三届长篇小说年度金榜,弋舟短篇小说《出警》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
“影视陕军”异军突起。6部影片荣获多项国际大奖,《千里雷声万里闪》《好先生》《大秦帝国之崛起》《白鹿原》等影视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塬上》荣获第39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最高奖——圣乔治金奖,这是近年来华语电影在国际A类电影节获得的最高奖项。
舞剧《大汉苏武》、话剧《麻醉师》、话剧《柳青》获文华大奖,《麻醉师》获2017年“五个一工程”奖。秦腔现代戏《大树西迁》《家园》、话剧《白鹿原》《平凡的世界》、歌舞剧《仿唐乐舞》《长恨歌》等旅游演艺及戏曲品牌声名鹊起。
三秦大地上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越来越多,各类文学力作频频获奖,舞台艺术倍受欢迎,影视行业口碑票房双丰收。
落实“双效”统一,文艺事业空前繁荣
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
今年国庆期间,由陕西广电影视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出品,陕西省委宣传部联合摄制的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掀起了国人的爱国热潮,也赢得了可观的票房收入。截至10月12日晚间,猫眼电影官方微博显示,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票房突破25亿元。
不久前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热播的电视剧《共和国血脉》,引起广泛关注。作为陕西省委宣传部扶持的重大文化精品项目,全剧讲述了“石油人”为祖国崛起、民族振兴而无私奉献、默默牺牲的故事。
这是陕西落实“双效”统一,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的生动实践。五年来,我省文化产业发展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文化产业已成为陕西经济新的增长点。
2017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911.1亿元。2018年,全省新增文化及相关产业市场主体3.4万户,总数达9.4万户;新增规上文化企业319家,总数达1299家。
讲好陕西故事,彰显中国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如何讲好陕西故事,彰显中国精神,成为陕西文艺工作的重要内容。
交流方面,今年第四届丝博会上,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的企业推出丰富多彩的参展项目,充分展示了各国文化的魅力。陕西省对外文化交流促进会组织我省绘画、书法、摄影、音乐等领域的艺术家们,参加在新加坡举行的翰墨传情艺术节。
事实上,我省文艺在世界舞台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喝彩,展示出三秦文化独树一帜的魄力:“从长安到罗马”“国风 秦韵”等传统对外文化品牌项目,先后在澳大利亚、丹麦、巴基斯坦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演交流。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丝绸之路旅游博览会等人文交流活动连续成功举办,为陕西参与亚洲各国及世界的人文交流搭建了平台,进一步扩大了陕西文化的影响力。
古以文载道,今以文聚力。
一场场演出、一次次合作,通过对文化的挖掘与展示,汇聚成民心相通的桥梁,传递陕西声音、讲述陕西故事,同时也彰显中国精神与时代精神。
陕西省对外文化交流促进会副会长李曼蕊表示,文化是我们向世界各国友人打开的一扇窗,文化让我们建立了彼此的友谊。“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陕西与沿线各国尤其是亚洲国家的对外文化交流更加频繁。汉唐韵舞、民间曲艺、剪纸皮影等“陕味”文化正沿着“一带一路”向更多朋友传播中华文化,也博采众长,不断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文化艺术。
推动文艺繁荣,让时代声音更响亮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根本保证。五年来,中央和地方密集出台了一系列繁荣文艺发展、促进创作生产的政策措施,为文艺事业迈上新台阶、让主旋律更响亮提供支撑。
我省结合中央部署相继出台了《中共陕西省委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实施意见》,为繁荣发展陕西文艺作出重要制度安排;《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实施意见》,为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全省性文艺评奖改革方案》,提升文艺评奖的公信力、引导力;《关于支持秦腔等地方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实施意见》,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提供重要遵循。这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为我省文艺事业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陕西坚持每年下拨3000万元专项资金,持续扶持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开展“陕西百名优秀中青年作家艺术家资助计划”“文学陕军再出发”和陕西省“六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等,先后选拔152人入选“百优计划”,确保了各艺术门类人才队伍持续健康发展。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陕西悠久的历史文化是文艺生长的广袤原野,伟大的改革时代是文艺发展的辽阔蓝天,在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引领下,陕西文艺工作者自觉扎根人民群众,不负时代召唤。
在这里,他们书写陕西故事,弘扬中国精神;在这里,他们举起文化大旗,迎来广阔天地;在这里,他们把中国梦写入大地,写入灵魂,写入时间的长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