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 / 壮丽70年奋进新时代 / 正文
三秦人物

雕刻火药的大国工匠徐立平

壮丽七十年 三秦谱新篇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9-10-11 08:36 作者:执笔:王杨

徐立平 资料照片

徐立平,1968年出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航天发动机固体燃料药面整形组组长,国家高级技师、航天特级技师。

从1987年参加工作,他就一直从事极其危险的航天发动机固体动力燃料药面微整形工作,被称为“在炸药堆里工作”。30多年来,徐立平因其精湛技艺、敬业态度和奉献精神被赞誉为“雕刻火药的大国工匠”。他先后获得航天固体动力事业50年十大感动人物、三秦楷模、中华技能大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时代楷模、第十二届航空航天月桂奖大国工匠奖等荣誉。

1987年,毕业于陕西航天技工学校的徐立平成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的一名发动机药面修理工。一想到自己的工作与直入云霄的火箭相关,就令他兴奋不已,而入厂时的安全教育给他上了生动的一课。观看废火药销毁,一小堆火药,在遇到明火后瞬间冲起巨大火光浓烟,灼热刺目的火光让他平静下来,决心练好本领干一番事业。

火药整形在世界上都是一个难题,无法完全用机器代替,下刀的力道,要靠工人自己判断。火药整形不可逆,一旦切多了,或者留下刀痕,药面精度与设计不符,发动机点火之后,火药不能按照预定走向燃烧,发动机就很可能偏离轨道,甚至爆炸。0.5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而经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药药面误差不超过0.2毫米,堪称完美,这让他的师傅都望尘莫及。

1989年,我国某重点型号发动机研制进入攻坚阶段,一台即将试车的发动机火药面出现裂纹,为了不影响后续的研制进度,同时为不可逆的发动机装药寻求补救方式,专家组决定,探索就地挖药。整形师要钻进狭小的翻个身都很难的发动机药柱里,一点一点挖开填注好的火药,寻找问题部位。徐立平凭着精湛技术毫不犹豫地加入挖药突击队,历经两个多月的艰难挖药,发动机故障成功排除。但长时间在密闭空间里接触火药,火药的毒性发作使徐立平双腿失去了知觉,后来经过高强度的物理训练才逐渐恢复。

2005年,工厂的远距离数控机械整形技术提上日程。此时,已经是整形组组长的徐立平,全力以赴投入到整形机的安装、调试和实验过程中。他深知这既是班组能力实现质的飞跃的重要时机,更是为和他朝夕相处的组员们加固生产安全屏障的最佳选择。为使国内最大的立式整形机尽快服务于生产,徐立平从安装之初便参与其中,通过对整形机的安全装置进行研究,他找出了设备存在的隐患,据此提出改装吸屑装置、加装连锁装置等20余项改造建议,完善了设备的安全保障系统。设备验收之后,他如饥似渴地学习整形机操作控制知识,承担起最核心的整形程序编制任务,他白天蹲在整形机边反复琢磨,晚上通宵达旦地计算各项参数。经过不懈努力,他逐步摸索出适用于各种燃速推进剂的整形参数,并针对特殊型面设计了专用整形刀具,还获得了两项国家专利,而他带领实现的数控整形机在火箭发动机药面修理工序的成功应用,更是填补了行业空白。此后,在徐立平的带领下,班组先后实现了数十种导弹发动机的数控整形技术应用,班组80%以上的型号整形实现了远程操作。

由于常年一个姿势雕刻火药,以及火药中毒后遗症,徐立平的身体向一边倾斜,头发也掉了一大半。30多年来,他冒着巨大的危险雕刻火药,是当之无愧的大国工匠。(执笔:王杨)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