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 / 壮丽70年奋进新时代 / 正文
辉煌壮丽七十年 追赶超越再出发

五泉镇 推进新型城镇化 小镇蝶变展芳华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9-09-25 15:24

  五泉镇位于杨凌示范区西北部,镇域总面积32.2平方公里,辖1个中心社区,20个行政村,总人口3.1万,是全国第一批127个特色小镇之一,省级35个重点示范镇之一。近年来,在中央及省上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下,五泉镇抢抓发展机遇,凝心聚力推进促投资、稳增长、抓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依托坚实的农科技术基础,以独特的新型城镇空间格局为载体,深入挖掘农耕文化,积极保护非物质遗产,努力打造特色鲜明的“农科小镇”,连续多年荣获“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先进镇”称号。

  1 坚持规划先行 重点示范镇建设持续领先

  2011年,五泉镇被省政府确立为省级重点示范镇,2016年,被住建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评为全国第一批特色小镇,从示范镇建立初期,五泉镇就以“杨凌示范区经济副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示范镇、现代农业园区核心示范基地”为定位,编制了五泉重点镇总体规划、建设性详细规划和五泉镇产业发展规划,并按照“高起点定位、高层次规划、高标准建设、分年度实施”和模块化推进的工作思路,严格执行规划。规划镇区面积3.16平方公里,完成1.7平方公里,现已基本形成“一心、一轴、三片区”的空间布局;镇域2300公顷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实现五大产业全覆盖。目前累计完成投资18亿元,先后实施了市政基础、公共服务、保障性住房和建成区改造等4大类43个项目。其中,中小学幼儿园、社区中心、文体中心、法庭、消防站等公共服务设施建成投用,镇区雨污分流、市政供热实现全覆盖,实现了生活污水达标排放率达92%、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中小学幼儿园、社区管理中心、文化娱乐中心、文体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建成投用;107省道市政道路、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中小企业园区豆制品加工厂等工程即将完工;五泉农产品展览馆、五泉农耕文化博物馆建设完成,后期将把五泉镇打造成为杨凌农耕文化、农科技术展示窗口。安置小区32栋住宅楼分三期建设,建成保障性住房3359套,目前已入住2149户,出台了农村新分支户、空院户进镇安置办法等政策措施,积极鼓励农民进镇居住。

  2 依托现代农业 三产融合发展体系初步构建

  依托杨凌示范区科教优势,五泉镇将现代农业发展作为镇域主导产业,按照“产学研融合、繁育推一体”的总体思路,强化“农科”特色,在现代农业发展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上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形成了现代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特色产业体系。一是依托杨凌示范区科教优势,将现代农业发展作为镇域主导产业,按照“产学研融合、繁育推一体”的总体思路,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强化“农科”特色,在现代农业发展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上先行先试、大胆探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壮大经营主体,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提高农业全产业链收益。二是依托农科教优势,实现镇域产业科技全覆盖。积极利用示范区与西农大、杨职学两所学校“区校一体、融合发展”战略优势,长期聘请专家教授20人,组建科技服务团队16个,设施农业、经济林果、食用菌、畜牧养殖等产业实现科技全覆盖。同时,积极培育职业农民,通过专家老师课堂教学、田间地头指导,先后有53名农民获取职业农民资格证书,435名农民获取农民技术职称证书,农民技术人才充分发挥专业特长,积极投身现代农业,有15人成为种养大户,8人开办了家庭农场和现代农庄,有300多人常年在省内外从事苗木嫁接、技术指导,实现了杨凌农科技术辐射和农民劳务增收。三是依托核心示范基地建设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设施蔬菜、经济林果等产业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信息化全方位发展示范推广,形成了汇承苹果、百恒有机猕猴桃等在全省具有影响力的特色农产品品牌。目前共认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6个、产品39个,认证绿色农产品基地3个、产品9个,认证有机农产品基地2个、产品3个,创建“陕西省著名商标”3个。四是创新经营模式,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依托土地流转服务公司、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促进土地流转市场化,初步建立了农业产业链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目前全镇土地流转率达74%,催生了秦宝、本香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51个、发展现代农庄12个、家庭农场18个,带动4000多农户“组团”发展。五是培育三大特色产业,全力打造知名特色小镇。围绕建设新型产业示范基地,规划建设了1000亩的陕西省重点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培育形成了设施农业、涉农工业、文化旅游等主导产业,镇域农业产业化企业达到47户,规模以上企业4家,年产值达到19.6亿元,带动就业6000余人。以观光农业、历史文化为载体,正在开发包括关中民居、特色美食、民俗风情、精品客栈、农业展览的旅游综合体。

  3 统筹城乡发展 美丽宜居小镇建设成效显著

  五泉镇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20字方针”,聚焦“五个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营造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新型小镇,实现特色小镇建设迈向新的台阶。一是实施韦河生态综合治理。累计投入3000万元,修建韦河观光道路6100米、人行步道7300米,建成生态景观节点4个,新栽植各类绿化苗木20万株;沿线分别建成花溪花卉、依山灵依、野猪林、百恒家庭农场等6个集休闲、采摘于一体的特色庄园。韦河沿线已成为杨凌的后花园、群众的“健身房”;镇区主要集传统农耕文化科普、现代农科技术展示、职业农民培训、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加紧建设。二是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力度,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实施美丽乡村建设项目93个,累计投入5000万元,完成了蒋周李、毕公等3个省级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建立环境卫生治理长效机制,建成一批雨污管网,绿化美化通村道路100公里;完成了13个村的省级农村卫生连片整治并通过验收,农村村容村貌显著改观。斜上村成功创建“全国文明村”,蒋家寨村荣膺“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上湾、毕公村被命名为全国第一批绿色村庄,毕公村、王上村获评全省“美丽宜居示范村”。王上村获评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三是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确定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8个,计划采取“企业+股份经济合作社”保底分红发展形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目前正在联系对接项目建设前期土地等相关手续。完成雨污管网、文化大舞台、文化广场及水景公园等10个项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同步推进。农耕文化产业园、毕公马援祠等项目建设顺利,美丽宜居特色小镇初具规模。

  4 弘扬农耕文化 “农”文化品牌建设顺利推进

  五泉镇是关中地区的文化重镇之一,有着深厚的历史人文积淀。五泉镇秉承发扬与传承传统农耕文化,着力打造“农”文化品牌。一是在基础设施、产业培育上整合镇域资源,建设农耕文化体验与农家旅游相结合的特色农家乐,形成了以小韦河景观为依托,农业种植采摘体验为主的发展模式。二是保护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基础设施、产业培育上整合镇域资源,将农耕文化、关中民俗文化、商儒文化等三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融合发展,马援祠祭祖和五泉曲子戏已列入杨陵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同时即将建成的农耕文化体验园,不仅是五泉镇挖掘农耕文化的展示平台,也是五泉打造“农”文化品牌的重要组成。三是积极推进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编制隋文帝杨坚陵泰陵保护规划,启动实施隋文化展示园区建设;汉伏波将军马援故里马援祠、背阳观、卧龙寺等文物古迹的保护开发工作正在加紧实施。四是大力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通过精神文明“十个一”创建、乡村文明一条街、善行义举榜、道德讲堂、村规民约、文体惠民等活动,创建了一批“十星级文明户”、“绿色文明示范户”“美丽庭院”,镇域农民素质显著提高。

  5 优化营商环境 镇域经济发展活力充分彰显

  五泉镇进一步落实“3631”方略,当好“店小二”,提升营商环境。一是不断完善镇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出台优惠政策,提振企业增资扩产,释放企业发展活力。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吸引企业进镇发展,加快中小企业园企业入园率,加大重点镇建设项目包装、策划、宣传力度,积极主动与上级部门对接,争取项目支持。鼓励“乡土人士”回乡投资发展,撬动社会资本参与重点镇建设,促进镇域经济发展。三是社会治安防控不断强化。深入开展无黑无恶创建活动,畅通举报监督渠道,深挖细查问题线索,严格落实“两个一律”“一案三查”制度,坚决打“伞”破网。同时,深化“平安五泉”建设,定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安全集中检查活动,进一步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全镇共创建 “扫黄打非”基层站点4个,21个村(社区)全部成为无邪教示范村,群众社会治安满意度不断提高。

  “扬帆起航正当时,不忘初心齐奋进。”今后,五泉镇将继续以特色小镇建设为目标,精准发力不断增强镇域经济竞争力。一是优化产业结构,做强特色主导产业。进一步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培育发展壮大特色主导产业。大力实施“农科”品牌运营战略,构建集生产、加工、营销为一体的产业体系,以优势品牌吸引资源、政策、人才向小镇农业产业聚集,高标准打造设施果蔬产业发展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区,做强农科绿色农业金字招牌。二是优化营商环境,促进镇域经济发展。三是拓宽投融资渠道,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四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宜居小镇。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20字方针”,聚焦“五个振兴”,自加压力,改革创新,埋头苦干,强化协同推进,充分调动各方力量,稳步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顺利实施,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营造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新型小镇,实现特色小镇建设迈向新的台阶。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