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青石老街,街道两旁流水潺潺,清澈见底,颇有一种江南水乡的韵味。徜徉在魏氏老宅、烟馆、荣盛魁那些古建筑之间,感受着斗拱飞檐、青砖素瓦之中历史沧桑的痕迹,回味着一代枭雄魏辅唐留下的传奇故事,昔日回龙场的商贾云集,辅仁中学的琅琅书声,恍如就在眼前。青木川古镇的静谧和祥和,让目光游离于古巷楼阁中,依稀间这里才是梦中千回百转的故乡。
青木川位于陕南汉中宁强县西北角,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处,襟陇带蜀,素有“鸡鸣闻三省”之美誉,是陕西省最西的一个古镇,因川道内有一棵古青木树而得名,因魏辅堂和古建筑而名声大振。曾是入川的要道之一,秦蜀之咽喉,兵家必争之地,商贾云集之边贸重镇。
近年来,青木川镇依托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和当地文化资源优势,以省级文化旅游名镇建设为抓手,积极抢抓新型城镇化机遇,坚持走差异化发展路子,不断提升规划建设、品牌打造、融合发展、管理服务水平,着力打造宜居宜游特色古镇。2013年以来,在全省31个文化旅游名镇考核中始终位居前列,先后荣获“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级重点镇、全国最具潜力十大古镇、全国十大乡村游目的地、美丽宜居小镇、中国森林文化小镇、西部百座特色小镇、省级重点镇、全省最美小城镇”等称号。2014年成功创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6年成功入选“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是全省获此殊荣的五个小镇之一,也是汉中唯一入选的小镇。
抢抓机遇 探索求进
青木川镇历史文化深邃,可总结为“五传”,即传统、传承、传世、传奇、传馨,分别描绘了其天人和谐的选址建城理念、创富维安的兴教办学精神、保护完好的历史文物古迹、流芳故里的辅唐经典传奇、多元演绎的秦巴陇南文化,“五传”构成青木川镇独特的文化标识和特色小镇推介名片。结合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制定培育特色小镇的政策措施,提出充分发挥青木川文化旅游产业优势和特色的发展方向,坚持以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为核心吸引力,开发出观光游、文化游、生态游、节事游、休闲游、乡村游、康体游、科普探秘游等多种特色旅游产品,同时发展以茶叶、药材、食用菌、天麻等经济作物种植和野生畜禽养殖为主的特色产业,努力形成“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不断夯实产业基础,提升发展品质。2018年,完成了《青木川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提升规划》评审,国家5A景区创建稳步推进,累计接待游客19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2亿元,门票收入768万元,分别同比增长20.4%、20.7%、17.1%,景区旅游接待人数和综合收入始终位居汉中市旅游行业前列。
高点定位,特色规划。立足青木川古镇地界三省的区位优势、底蕴深厚的人文优势、天然环保的生态优势,确立“世外桃源、传奇古镇”旅游发展定位,提出建设“西安至九寨沟旅游专线上的精品景区、中国西部独具传统文化特色的美丽小镇、三省交界处休闲度假的旅游胜地”发展目标。围绕目标定位,坚持规划与建设相统一、与文化相结合、与保护开发相协调原则,依托青木川老街古建筑群、魏氏庄园等历史遗存,编制完成《青木川镇总体规划》《文化旅游名镇建设专项规划》《青木川文物保护规划》《青木川古镇创建国家5A级景区提升规划》等多个配套规划,着力打造古镇大景区,不断扩大景区体量,丰富旅游项目,增强青木川旅游吸引力。
项目带动,统筹发展。全镇坚持把省级文化旅游名镇建设作为新型城镇化和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引擎来抓,2013年以来,共实施各类建设项目49个,完成投资6.3亿元,先后实施旱船屋和烟馆修缮布展、老街石板路面改造、游客中心维修、辅仁剧社、新街入口牌楼、风雨桥恢复、新街房屋仿古改造、景区标识系统、文化广场、滨河路改造、新街综合改造、瞿家大院修复,新建了镇幼儿园、景区一河两岸景观带、加油站、景区星级旅游公厕8座、景区牌楼4座、景区特色客栈宾馆13家,建成了镇区污水处理工程、镇区至余家湾高速公路连接线项目。
传承保护 特色打造
保护特色风貌。按照“保护为主、聚形显魂”的原则,精心实施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传统民居保护和修复工程,对核心区域内古建筑群修缮做到修旧如旧,确保文物古迹原真性。对核心区以外新建及改扩建建筑,在造型、高度、体量、色彩、风格等方面保持与古镇和谐统一,做到建新如旧。先后实施魏氏宅院、回龙场老街、瞿家大院、旱船屋、辅仁剧社等古建筑修复布展以及新街民居、建筑仿古包装、景区管线地埋等工程,消除现代痕迹,全方位展示古香古色、古风古韵特色风貌。
培育特色产业。坚持商旅融合,集中打造餐饮、娱乐、住宿等特色街区,发展餐饮、住宿、旅游商品等各类经营户350余家,外来投资企业30余家,外来经营商户达37%,建成喜鹊、若言客栈和秦州别院等特色民宿示范点。开发出羌绣、老鹰茶、青木川土蜂蜜、手工挂面、根雕、青木川手绘地图、手工老花糖等旅游产品以及腊肉、香菇、木耳、天麻等传统土特产品,“青木川”牌茶叶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辅唐宴”“回龙烤鱼”“青木川凉粉”“青木川米豆腐”等特色餐饮品牌成功打响,直接带动当地3500人就业,为全镇脱贫攻坚奠定坚实基础。
形成特色文化。坚持以文融旅,以旅载文,狠抓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抢抓《一代枭雄》影视剧热播机遇,深入挖掘近现代史实、影视文学、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精心打造青木川特色文化旅游项目,再现辅唐禁烟、兴办教育、辅唐投诚等重要历史场景。精心组织开展民俗文化体验活动,推出舞台情景剧《梦回青木川》,白天有孝亲体验、孝道文化展示、婚俗文化体验、民团巡街、傩戏表演,晚上有歌舞演出和羌族篝火晚会,景区旅游文化内涵不断提升,古镇旅游实现由“观光型”到“体验型”“寄居型”升级进位。
讲好特色故事。2018年5月,省委主要领导深入青木川镇调研,他要求,要从时间、空间轴上讲好历史故事、魏辅唐家族故事、红色故事、三省交界故事、生态故事、古镇民居故事“六个故事”。围绕讲好“六个故事”,重新修订完善景区讲解词,提升故事感召力,对讲解员礼仪知识、普通话、仪容仪表、化妆、讲解水平进行系统化培训,做到景区每一名工作人员都能深入理解、讲好讲全“青木川故事”。
塑好特色风光。坚持生态优先,牢固树立生态绿色理念,做美人居环境,充分发挥青木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优势,保护秀美山川、旖旎风光,坚决杜绝大兴土木和小镇开发地产化,将生态绿色作为特色小镇的底色,既要特色又要绿色,真正实现低碳生活、和谐生产、宜居生态。
提升效益 创新运营
借台唱戏广营销。借助“汉中最美油菜花海暨旅游文化节”平台,先后在四川、重庆、上海、江苏等省市开展宣传推荐介活动26场。成功举办“2018中国(青木川)古村落保护与发展高峰论坛”“2018中国·青木川第三届百桌千人辅唐宴暨全国傩艺绝技大赛”、陕甘川全域旅游协作交流洽谈会、中国青木川首届茶叶展暨万人品茗活动等。与携程、美团、去哪儿等多家网络旅游门户网站合作,实现全网购票。策划“刷抖音赢大奖”视频征集活动,使具有明显景区标志的视频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在央广网、陕西日报、汉中日报、中国网、中国舆情网、兰州新闻网等媒体发布景区图文20余篇。通过微博、微信、今日头条、爱奇艺、腾讯等媒体平台发布景区信息500条、营销视频30个,累计阅读量130万次,进行集中宣传,青木川旅游知名度大幅提升。
狠抓整治优环境。组建景区综合执法队伍,深入开展建设监察、环境卫生、市场秩序等综合整治行动,对突破规划指标、乱修乱建行为,及早发现、从严查处、坚决纠正。对集镇环卫保洁进行整体外包,实行24小时无间隙保洁。严厉打击欺客宰客、哄抬物价等行为,引导经营业主“文明守法、诚信经营”,着力营造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
紧盯智慧建平台。建立青木川旅游网站、景区数字化管理系统和电子语音讲解平台,景区无线WIFI实现全覆盖,游客扫描二维码或登录网站即可办理订餐、订票、订酒店等多种业务。
创新模式真扶贫。将古镇旅游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相结合,扶持贫困户发展餐饮住宿、开办农家乐。推行“公司+贫困户”“基地+贫困户”合作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到公司(基地)务工、为公司(企业)定向提供农特产品等方式,增加贫困群众收入,通过扶贫旅游带动1650余人就业,旅游产业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
因地制宜 科学建设
特色小镇建设是加快新型城镇化的有效途径,青木川古镇作为第一批全国特色小镇,发展潜力足、基础优、前景好。全镇加强古镇特色风貌的营造与管控,优化服务功能,提升配套设施水平,加强产业联动融合发展,突出地域优势,彰显文化特色,全方位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努力把青木川古镇打造成为功能齐全、环境优美、产业繁荣、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景区。
在主导模式上不断探索。逐步探索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模式建设青木川特色小镇。充分挖掘县内企业潜力,积极参与小镇建设运营。
在产旅双轮驱动上绘好航向。坚持产业与旅游“双轮驱动”,充分利用古色古香、古韵古建特色文化和茂林嘉禾、山水交融生态风光优势,大力发展运动休闲、度假观光、康体养老等产业。
在特色文化传承上下足功夫。加大文化挖掘研究力度,提取精髓,做好活态利用,做精产品开发,讲好文化故事,树好文化印记,把“沉寂”的文化变为可感可触的动态体验,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在做美人居环境上突出生态。坚持生产、生活、生态集中融合,将生态绿色始终作为特色小镇的必选项,打造上乘人居环境品质。
在完善基础配套上优化升级。坚持“先基础、后产业,先地下、后地上,做优基础、吸引资源”思路,在特色小镇打造过程中实施“入地工程”和“无痕迹工程”,持续完善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完善内部路网和外部交通瓶颈,加速智慧城镇建设,推进管网、垃圾收运系统全覆盖,建设小巧精致、舒适宜人的空间环境,不断提高小镇特色化水平。
青木川镇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好省委、省政府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坚定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信心和决心,趁势而上、主动作为、真抓实干,奋力谱写青木川特色小镇建设的美好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