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 / 壮丽70年奋进新时代 / 正文
主动作为 攻坚克难 砥砺奋进

榆阳绘就新时代壮丽画卷

”五个扎实“谱新篇 追赶超越再出发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9-09-24 09:23 作者:陕报记者 雷魏添 赵波 通讯员 张利平 曹瑞

  位于榆阳区的50万吨粉煤热解及配套工程。

  陕北民歌博物馆揭牌盛况。

  省级“美丽乡村”赵家峁。

  今年,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榆林市榆阳区经济百业创新,成绩斐然。70年来,榆阳区迈出了追赶超越的坚实步伐,经济社会发展已然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70年前,这里的人们穿着清一色的粗布衣服,吃着粗茶淡饭,出门满口黄沙,下地干活要用人力拉车……

  70年风雨历程,榆阳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辛勤的劳动,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开创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回顾历史,70年各行各业的变化,都凝聚着榆阳儿女的心血和汗水。

  1 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70年来,榆阳区破冰前行、不断发展,历届领导班子对榆阳区经济发展进行了不懈探索和实践,使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区委、区政府引领全区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富有创造性的伟大建设,许多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部分主要经济指标走在榆林市乃至全省前列。1978年全区生产总值仅为0.59亿元,2007年首次突破100亿元,2018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777.3亿元,增速达到9.5%。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7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511元。70年的不懈奋斗,使得全区经济强势崛起,综合实力大幅攀升。

  过去,受自然条件、投资环境等诸多因素限制,榆阳区投资乏力。改革开放以来,榆阳区把产业园区作为调结构促转型的主战场,运用改革思维谋划产业结构调整,推进高质量发展。全区形成了麻黄梁工业园区、金鸡滩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汽车产业园等新的经济增长极,建设了小纪汗、金鸡滩等一批千万吨现代化矿井,发展了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经济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榆阳区作为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国家清洁煤生产基地,重点发展了煤化电热一体化、煤液化、煤制油、煤制气、铝镁合金深加工、煤盐耦合等产业,构建“以煤为基、多点支持、耦合发展、绿色低碳”的高端能源化工工业大格局。众多能源化工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力促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高端产品,催生高端产业。

  2 农村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70年来,榆阳区坚持将“三农”工作列为重中之重,逐步摸索走上了一条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先导、统筹推进农业农村发展、乡村振兴的崭新道路。

  1982年,榆阳区实行包产到户解放生产力。1998年,进行第二轮土地承包再延期30年不变。2012年初,深度贫困村赵家峁村抓住产业建设和新居建设两项重点工作,大胆尝试改革。2013年9月,我省在赵家峁村开展农村改革试点,通过整村流转土地,组建股份合作社,拉开了产权改革序幕。2017年3月,赵家峁村的股份合作社挂牌运营,并向全村630名股民颁发股权证。如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榆阳探索”在全国遍地开花。

  近几年来,榆阳区不断创新农业农村发展机制,大力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合作试点工作,创新实施“一户一田”,在巩固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引导群众放活土地经营权,从根本上破解了农地矛盾。

  经过70年的发展建设,榆阳由沙漠变绿洲,荒地变良田。耕地面积由1978年的86.4万亩增加到2018年的133.2万亩。高效、高产、优质的现代特色农业全面发展,农业机械化率达到68.5%,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8%。“粮薯菜羊猪杏”六大主导产业提质增效,富硒作物、中药材、水产养殖等特色产业不断兴起,粮食生产喜获十五连丰,农业总产值达到65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3 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

  70年来,榆阳教育综合实力全面提升。近年来,榆阳区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先后推出校长职级制、教师轮岗制、划片招生制、阳光分班制、均衡编班制等一系列改革举措,推动教育质量大幅提升;健全教育保障机制,全面推行十五年免费教育,有力推动教育事业公平发展、均衡发展、快速发展,成为榆林市乃至全省教育事业发展的新高地。“十二五”以来,榆阳区累计投资97亿元,高标准新建、改扩建城乡中小学幼儿园165所,新增学位5万多个,学前教育实现全覆盖和全普及。

  乡村休闲旅游迅猛发展。榆阳区着力打造品牌旅游景区,白舍牛滩、赵家峁等景点景区品牌效应不断显现,带动乡村休闲旅游迅猛发展;开展大美榆阳·文化旅游系列活动100多项,陕北大秧歌天天过大街,榆阳小剧场周周演小戏,文化旅游氛围日益浓厚,对外吸引力不断增强,2018年接待游客突破81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5亿元,同比增长70%;成功创建了2个3A级旅游景区,1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1个市级旅游特色名镇,2个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

  电商产业迅速发展。近年来,榆阳区新增本土电商企业500户,完成线上交易20多亿元;全力推进区域物流中心建设,品牌快递物流企业入驻25家,快递周转量突破5000万件。货运“无车承运”等新兴业态不断壮大,营业额达到5亿多元。

  体育事业越来越强。近年来,随着体育基础设施的日趋完善,榆阳区举办的国家级、省级体育赛事越来越多,仅2013年至2017年就达到500多项次。

  生态环境更加美好。70年来,榆阳人民坚持不懈地进行改造沙漠的伟大实践,加快绿色发展步伐。2018年完成营造林11.5万亩,封沙育林5.5万亩,绿色廊道绿化300公里,村庄绿化60个,义务植树170万株。全区林木覆盖率达到46%,真正实现了“林进沙退、持续改善”的良性逆转,绿色已成为榆阳大地的主色调。

  在民主法治领域,健全人大监督工作机制;建立人大审议决定重大投资及项目制度;完善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和区人大代表联系选民制度;区政协协商民主建设以及社区民主协商、社会组织协商全面推进,探索推进城乡社区民主协商、社会组织协商。

  4 城乡建设日新月异

  新中国成立以来,榆阳城区不断推进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城市面积不断扩大,高楼林立,城市、乡镇更加美丽,主要道路拓宽修建,背街小巷全面改造,现代化城市道路网形成。世纪广场、河滨公园、沙河公园、东沙生态公园、沙地森林公园等公共休闲场所建成使用,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在全省率先启动美丽小镇、美丽村庄(社区)、美丽农居“三个美丽”建设工程。

  70年前,榆林是一个地处偏远、交通落后的地区,经过70年的建设,交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人民群众出行更加方便。目前,辖区境内已建成高速公路5条、省道2条、过境线1条、区道6条、专线公路6条、乡道24条;公路总里程达到3553.2公里,基本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70年来,榆阳区积极应对各种严峻挑战,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在逆境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突破,在突破中求转型。从“风吹黄沙滚,雨涝水汪滩。荒山连成片,树木眼间稀”,到了如今的“绿了荒山头,沟里清水流。花在城中开,草在街边绿”,榆阳人以大无畏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通过辛勤劳动开启了新生活,绘就了榆阳的壮丽画卷。

  70年风雨兼程,70年岁月如歌。回顾过去,成就斐然;展望未来,充满机遇与挑战。完成脱贫攻坚、扫黑除恶、经济发展的新时代使命,开创榆阳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榆阳人一直在路上。

  本文照片均为资料照片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