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的古城。
韩城农民黄河阵鼓表演。
远山深处的“农民新村”。
花椒丰收的季节。 本文照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照片
第二届中国韩城花椒节开幕式。本文通讯员 姚歌民摄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韩城有四个节点意义非同寻常。
第一是韩城解放。幸运的韩城,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1948年3月就已全境解放,提前品尝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滋味。第二是1980年率先在全省尝试推行了“包产到户”,温饱问题得到彻底解决。第三是1992年率先在全省推行产权制度改革,从而引发韩城工业的蓬勃发展。第四是以2012年被确定为省内计划单列试点为契机,进入了超常规的发展期,各项改革风起云涌,随之而来的变化与奇迹,让这座新兴的区域中心城市声名远播。
记者从韩城市发展改革委了解到,新中国成立70年来,韩城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幸福指数连年攀升,韩城入围2018年全国“小康城市100强”,提前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回顾70年的发展史,改革与创新几乎贯穿了韩城发展的各个时期。每一次巨变,每一个奇迹,无不彰显着韩城人敢为人先、创新实干的勇气与精神。
从“陕西十强”到“全国百强”
2011年的时候,韩城经济最高的荣誉是“陕西十强”,生产总值197亿元。而7年后,这个数字已经变成了369亿元,光荣跻身“全国百强”。韩城的经济已经不再是一般县级市的水平,经济总量已经和省内的铜川市相当。
这个成绩来得很不容易。因为2012年韩城被确定为省内计划单列试点城市的时候,正是全国经济运行压力最大的时候,很多企业已经到了濒临倒闭和破产的境地。就是在这种形势下,韩城市抓住省内计划单列试点的契机,一方面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大张旗鼓地招商引资,培植新的支柱产业;另一方面,对传统的工业进行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大大延长了煤炭的加工链,使煤炭生产从单一的洗煤和炼焦派生出了焦油、石油、煤气、塑料、化肥等数十种煤化工产品。
升级和转型,对韩城的工业而言,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意义。一大批面临倒闭、破产的企业,突然间,柳暗花明,看到了曙光,找到了出路。企业活,则工业活;工业活,则经济兴。韩城的经济实现了逆势中的上扬。特别是2015年提出的“三年千亿产业振兴计划”,直接催生了精工铸造、煤化工、健康产业、新型陶瓷、清洁能源等10多个产业集群。腾龙陶瓷、杭萧钢构、伟力远大、友发钢管等一大批新型产业和项目落户韩城,使韩城的工业实力空前增强,经济增速站稳全省第一方阵。2018年,韩城的综合实力由“西部百强”的第78名跃居第20名;从“陕西十强”的第9名攀升至第1名;成功跻身“全国百强”,位列第91名。
一座生态宜居城市的崛起
在人们旧有的印象里,韩城是个煤城,它的最大特点是“脏”。一年当中大部分的时间,天空中飘浮的都是烟尘和垃圾。民间有个笑话,说工业企业最集中的龙门镇,商店里从来不出售白衬衣。为什么呢?因为空气太脏了,白衬衣穿不了半天就成了黑衬衣。
一个计划单列试点城市、一个目标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地方怎么能容忍这样的形象呢?2013年,韩城市开始大张旗鼓地清理“三堆”,并同时展开“五城联创”,从清洁卫生着手,全方位地打造韩城城乡新面貌。韩城按照“提升绿化品位,打造园林景观”的总体部署,先后实施了“北林”工程、西禹高速公路两侧景观绿化、108国道两侧景观绿化、芝川镇西部塬区绿化、镇村(社区)绿化、象山森林公园建设和林业产业建设等七大造林绿化工程。在城区以北建起了50平方公里的“绿海”。城市和乡村,处处在绿化,处处在变美。2016年,韩城市又大搞“月季进城”,让城市的街道、机关、公园和居民小区,很快实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绿”。
韩城市的生态家园建设,除了在绿化和美化上大做文章外,韩城人在经济发展和生态治理的纠结中,同样做出了很大的牺牲和很大的努力。光是为了整治大气污染,韩城一次就关停取缔了100多家小水泥、小钢铁、小焦化、小电力企业。同时对70个存在污染问题的规模以上企业,也是该关的关,该停的停,毫不姑息,毫不手软。力度最大的一年,全市半数以上企业,都因环保未达标而被淘汰。为了环保,韩城一手抓淘汰,一手抓治理,投入巨资,对全市65家规模以上企业,实施了环保技改项目。韩城人的理念是:以环境为代价的效益,一分钱也不要!
随着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为主要内容的“五城联创”计划,联动美丽乡村建设,城乡同步净化、绿化、亮化和美化,韩城的市民每天都能感受到自己生活的城市,一天一个样,一天比一天美。很多市民感叹,晚上睡觉前,家门口还是光秃秃的啥都没有,可是第二天一出门,眼前多了一片绿地,高一点的是不落叶的乔木,矮一点的是茂密的灌木,而伏地的则是水汪汪的草坪。这样的变化,让这个曾经以黑色为基调的城市,变成了像南方小镇一样精致的北方绿城。
还是那座城,还是那一方水土。短短几年时间,恍如沧海桑田,一切都那么地令人惊奇,令人耳目一新。不但“黑”不见了,脏和乱不见了,代之而起的不光是干净,不光是顺眼,竟然还有了南国的葱绿和南国的水泽风光。韩城,正以自身的实践在证明,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小农业做出了大文章
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的韩城,其天然的条件决定了它的农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处于“自产难自给”的小农业状态。就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韩城的大部分农民也只是填饱了肚子而已。很多人断言,韩城的28万农民,想要靠种地实现脱贫致富,无异于天方夜谭!而事实怎么样呢?
前不久,记者去韩城最偏远的一个叫迪庄的村子采访。该村村委会主任刘梦贤说,他们村几乎家家都有小汽车,80%的村民在城里都购有商品房,家家户户每年都有10万元以上的固定收入。记者问:这些钱是打工挣的还是做生意赚的?刘梦贤说,都不是,就是靠种地挣来的,靠成片成片的花椒树挣来的。刘梦贤说,他们村每家每户每年要产2000公斤左右的花椒。而花椒这些年的收购价特别好,每公斤一直维持在80元上下。
今天的韩城,花椒已经成为广大农村最大的支柱产业。从南到北,山乡处处是椒园。迪庄人的富裕,在韩城早已不是个例。大红袍花椒已经成了韩城农民名副其实的“摇钱树”,80%的农民群众因为花椒而实现了脱贫致富。
韩城农民说,这要感谢市委、市政府的英明决策,是他们挖掘出了瘠薄山地的潜力,看到了花椒之于农民的重大意义,从而破天荒地把花椒作为主导产业,一路做大做强,做出了特色。2013年以来,韩城市委、市政府每年都要举办花椒节,宣传韩城花椒,推销韩城花椒,并且还创建了中国花椒产业园,把花椒从单纯的种植和销售,延伸到了品种繁育、产品加工、科研改良等全方位领域。目前,韩城已经成为全国的花椒“老大”,花椒产量占到了全国的六分之一。
花椒产业的巨大成功,让韩城的决策者们看到了农业潜藏的巨大力量。这些年来,韩城市一直在探索农业发展的新路子,运用现代技术和新理念,改革农村传统的农耕方式,大力倡导成立农村经济合作社,鼓励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农业的规模经营,“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设施农业,全市涌现出了一大批现代化的农业产业园。在广大农村,通过“三变”改革,土地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劳动力得到了解放,农民的收入渠道得到了拓宽。
用数据来展现变化最能说服人。1978年,韩城农民人均纯收入108元;1990年,605元;2010年,5854元。而2018年最新的数字是12185元。
旅游品牌的打响
与旅游产业的兴起
在韩城创造的所有奇迹里,旅游业的异军突起,应该是大书特书的一笔。
若干年前的韩城旅游,无论实力,无论声名,都是“三流”之外的角色;无论党家村,也无论司马迁祠,大而论之,至多也就是陕西旅游的一个点缀而已。而这短短的几年工夫,韩城旅游突然之间就声名鹊起,在陕西旅游界掀起了一阵阵的“黄河风”“韩城风”。
过去,人们都说,关中文物最韩城。意思是韩城遗存的文物非常多,是全省除了西安之外最大的“文物地”。但是,那么多的文物,在很长的时期里,并没有很好地转化为旅游资源。特别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司马迁祠、具有1300年历史的韩城古城和被誉为民居化石的党家村,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没能发挥出它们的招引力。产业转型中,韩城把旅游作为一个新兴的支柱产业,做大做强。韩城人相信,以自身的旅游资源,辅以科学的规划和大胆的创新,旅游业一定能做起来,而且能很快地做大做强,做出特色。
韩城分两步实施旅游振兴计划。第一步,搞好硬件建设,增强旅游实力;第二步,抓营销,抓宣传,扩大韩城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硬件建设上,韩城立足司马迁祠、韩城古城、古城三庙、党家村、梁带村遗址、普照寺、大禹庙、黄河龙门等重点旅游景区的改造提升,对境内所有景区景点,进行品质提升。除此而外,韩城还开发了黄河峡谷、猴山、香山红叶、清水温泉等一系列具有自然风光的旅游景点。韩城的旅游景区景点,不但品质得到了大大提升,而且品种也大大丰富。过去,人们来韩城,看的只是城庙;而现在,除了人文景观外,来韩城,能看的,能玩的,还有很多的自然风光。旅游体验和过去大大不同了。
有了硬件还不行。好酒是不能搁在巷子里的!韩城在旅游策划、旅游宣传上,也做足了文章,做出了特色,做出了效果。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韩城、了解韩城并来韩城旅游,韩城市专门策划了“2016 韩城旅游年”活动,推出了10大旅游产品、12个旅游文化节、6大高端论坛和5大艺术盛宴,“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天天在升温”,不断推出的韩韩灯会、民间社火大赛、民祭司马迁、黄河沙滩风筝节、黄河沙滩露营节、黄河国际音乐节和韩城灯光节等持续不断的活动,一下子引爆了韩城的旅游。通过短短几年的打造,韩城旅游业已经实现了华丽转身。旅游,作为一个新兴的支柱产业,在韩城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旅游的品牌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2010年时,韩城旅游的年游客量还不足百万,而今年第一季度,韩城的游客量已经突破了200万。
民生工程赢得群众喝彩
改革与创新造就了韩城的巨变。而每一次改革,每一个巨变,最终获利的都是韩城的广大群众。
这些年来,韩城市围绕建设黄河金三角区域教育中心目标,依托西安交大优质教学资源,建成地方与高校合作、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融合的西安交大基础教育园区,并且首开全省公立医院托管民营医院先河,西安交大一附院韩城医院建成运营,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高质量医疗服务。韩城以大项目促进大投资,以大投资带动大发展,构建“大交通、大枢纽、大运输、大服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区域交通中心和“一小时经济圈”正在形成。
在广大农村,全市51个贫困村实现脱贫摘帽,建成农村幸福院159个,实现全覆盖、全运营。就是在最偏远的山区,村庄道路也全部实现了硬化,不但解决了过去一直困扰农村发展的水电路难题,而且电视和网络也实现了达村入户,其中很多村庄甚至还用上了天然气。
老百姓高兴地说,生活在今天的韩城无疑是幸运的,无疑是幸福的。飞速发展的韩城经济,日益增加的财政收入,让广大的人民群众深切感受到了改革带给他们的红利与温暖。人们喝上了洁净的水,呼吸到了纯净的空气,生活在了清洁美丽的家园,一天一天地感受着生活朝着美好在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