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 / 壮丽70年奋进新时代 / 正文
”五个扎实“谱新篇 追赶超越再出发

商洛谱写绿色发展新篇章

——三秦儿女向共和国报告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9-09-20 08:38 作者:陕报记者 屈荔鹏 郭诗梦

  大荆龙山30兆瓦光伏扶贫项目。

  森弗公司健康产品。

  跃迪新能源电动车。

天竺山 本文照片均为资料照片

  “两新”产业发展如火如荼

  初秋时节,走进商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商洛高新区)园区内,一栋栋标准化厂房拔地而起、整齐划一,一条条生产线流水作业、井然有序,企业处处涌动着发展奋进的蓬勃热潮。“企业很忙”的背后,是商洛市“两新”(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如火如荼的发展。

  在年产10万辆纯电动汽车的陕西秦煌电动车有限公司厂区内,记者看到,总装车间已经建成落地,焊装和涂装车间正在加紧施工中。“该项目总投资15亿元,生产线采取国内先进的工艺技术,生产过程中原材料浪费少,工艺耗能低,产品质量稳定。”商洛高新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杨戈告诉记者,该项目的建设实施,填补了商洛市在汽车产业尤其是纯电动汽车产业上的空白。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30亿元、利税3亿元,提供就业岗位近800个。

  早在2014年8月便落户商洛高新区的陕西海恩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新一代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

  “多年来,得益于高新区一系列帮扶政策,公司始终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产学研相结合,不断激发企业的创新能力,终于使企业发展迈上了快车道。”该公司总经理李伟说,经过多年的努力,2018年10月海恩公司建成投产的年产5000吨改性锰酸锂项目,让传统的锰酸锂材料焕发新活力,该产品的核心参数远高于国家规范指标,年产值2亿元以上。

  “坚持‘保姆式’服务,高新区注重从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经过的每一道环节、从开工建设到投产经营碰到的每一道难题入手,对外来投资的‘两新’企业实施‘一企一策’的精准帮扶,以一流的营商环境,让更多的企业来园区投资兴业。”杨戈介绍。

  在一系列扶持政策和精准帮扶的有力推动下,商洛高新区“两新”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园区共完成工业总产值98.8亿元。其中,新材料产业占据半壁江山,形成了锌材料循环产业链,10家新材料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3.4亿元,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54%;新能源产业加速崛起,在比亚迪、跃迪新能源、正太等龙头企业的引领下,完成工业总产值13.2亿元,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13.3%。

  商洛高新区的强劲发力,只是商洛市“两新”产业迅速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商洛市坚持以创新驱动引领、狠抓项目建设、强化企业培育、加快产学研合作、优化投融资环境为着力点,按下了“两新”产业加快发展的“快进键”。

  2018年,全市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749.6亿元,同比增长211.9%,形成了从绿色矿山到有色冶金再到无机材料、新型建材、前沿新材料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与此同时,新能源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已成功引进西北首个、陕西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年产1万吨多晶硅和5万吨高纯硅、1000兆瓦太阳能电池、300兆瓦太阳能电池组件及相关产品产能正在形成,是目前全国少有的拥有完整光伏产业链的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年产2万辆电动客车、年产3.6亿平方米动力电池隔膜纸和年产1.2万吨动力电池电解液、万达汽配年产60万件汽车配件等项目建成投产,新能源汽车整车装备及配件制造、动力电池全产业链初具规模。

  放眼如今的商洛大地,一批创新能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已形成完整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正在引领全市工业跑出“新速度”,并将商洛打造成我省“两新”产业的新高地。

  “三化”绘出城乡发展新蓝图

  9月10日下午,天下着蒙蒙细雨。商洛市丹凤县的棣花古镇云雾弥漫、诗意盎然。

  古镇的居民李民生正悠闲地在自家后院品茶憩息。“自2014年古镇改造后,我家的土房变成了现在青砖绿瓦的仿古式楼房,后院也铺上了地砖、拉起了帷帐。如今在这里生活,真是舒服极了!”李民生说。

  2014年,棣花古镇开始实施“城镇景区化”改造。原先古镇上的泥土路陆续改造为青石路,镇上居民的土房也由政府出资补贴、改造翻新成仿古民居,居民的居住环境和房屋安全都有了极大的改善和保证。

  “从前每逢下雨,我们家总是‘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夜晚躺在屋里,隔着屋顶的茅草,都能看到星星。家里什么都没有,为了改善生活,儿女们不得不到处务工。”李民生感叹,“如今不一样啦,我家的土房改造成了古色古香的二层民宿,后院搭起了帷帐,供客人品茶娱乐。古镇的旅游业一年能带给我近6万元收入。”

  李民生的家庭变化只是棣花古镇改造中的缩影。“棣花古镇改造和庭院美化涉及全镇483户民居。我们在改造美化过程中突出人字顶、黄泥墙、吉字窗的民居特色,实现前院鸟语花香、后院菜园果园的生态庭院,并沿交通干道布设半浮雕景墙、石鼓等景观小品,形成人在车中、车在景中的效果。”棣花镇镇长周龙说。

  在棣花古镇后坡的核桃园里,43岁的张鹏涛正忙着给鸡喂食。“我在核桃园圈了20亩地,散养了近6000只鸡。这草地里的草、虫子、种子是鸡的美食,鸡的粪便又是核桃树极佳的肥料。这样的林下养殖,让园区的农业形成良性循环。”张鹏涛介绍。而在核桃园的隔壁,集旅游观光采摘为一体的葡萄和樱桃主题公园也在积极建设中。

  “产业绿色化、田园景观化”一直是棣花镇发展的方向和目标。2013年以来,棣花镇党委政府结合棣花古镇景区和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万亩核桃、千亩樱桃、千亩葡萄三个主题公园,积极发展绿色产业,形成尊重自然、环保无污染、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循环生态圈。同时,棣花镇党委政府在主题公园中布置雕塑、吊桥、小木屋、儿童游乐设施等供游客观赏、休闲娱乐,并在7.2公里的环山绿道沿线点缀布设游憩设施30余组,形成了人在画中、村在景中的生态田园景观,实现了园区变景区的“蝶变”。

  纵观商洛,“城镇景区化、产业绿色化、田园景观化”的“三化”发展模式正遍地开花。以绿色发展为引领,坚持把发展特色全域旅游产业作为重要推动力,破解“八山一水一分田”空间资源瓶颈,以巩固提升美丽乡村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力建设人在画中、村在景中的美丽乡村景象,将商洛打造成为“山清水秀的西安后花园”和秦岭最佳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两大”产业催生健康旅游目的地

  “这里山水环绕、林木葱郁,自然风光优美,民风淳朴。一来到这里,新鲜的空气就使人神清气爽,真不愧是天然氧吧。”8月18日,刚游览过商南县金丝峡的河北游客王先生便发出了这样的赞叹。

  据商洛市文化和旅游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商洛市累计接待游客3276.66万人次,同比增长14.92%;旅游收入190.05亿元,同比增长19.03%。

  然而,由于商洛旅游业起步较晚,2000年全市年接待游客仅为50万人次,年旅游综合收入仅有0.75亿元。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交通条件的改善,让制约商洛旅游发展的交通瓶颈逐渐打开。作为全国唯一全境皆位于秦岭腹地的市,得益于秦岭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商洛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7%,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31天。这里年平均气温12.9℃,夏无酷暑,冬无严寒,被誉为“中国气候康养之都”、秦岭最美的地方。气势磅礴的大秦岭在赋予商洛绿水青山、丰富矿藏的同时,更造就了诸多的奇峡幽谷、奇山秀水,为这里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近年来,商洛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把旅游业作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聚焦建设“秦岭休闲之都、丝路产业新城”,把“大旅游”作为全市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不仅成功推出了金丝峡、天竺山、牛背梁、木王山等一批精品景区,也打造出了柞水朱家湾、山阳法官庙等一大批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的全国最美休闲乡村以及商州北宽坪运动小镇、洛南音乐小镇、商南北茶小镇等一批特色文旅小镇,建成了一批有颜值、有温度,更有情怀的精品民宿,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全域旅游产品体系,已成为秦岭原生态度假旅游最佳目的地。

  大秦岭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不仅造就了商洛旅游业的辉煌成就,更为全市加快中药产业、生物医药发展,做强“大健康”产业提供了先天优势。

  商洛素有“南北植物荟萃、南北生物物种库”之美誉,适生中药材1192种,其中列入国家新版《药典》的有265种,被誉为“秦岭天然药库”。

  秦岭无闲草,商山多灵药。发挥“秦岭天然药库”优势,做好“药食同源”大文章。商洛围绕特色商药深度研发和农产品精深加工,扩大优质中药材种植面积,培育招商一批龙头企业。

  截至2018年年底,全市中药材种植总面积已发展到208.54万亩,中药材年产量达到70万吨,产值40亿元,初步形成了以商州的丹参、黄芩,山阳的黄姜、葛根,商南的牡丹、天麻,丹凤的山茱萸、金银花,柞水的五味子、红豆杉等为特色的“十大商药”示范基地。全市生物医药生产企业发展到15家,初步形成了以中药材种植为基础,以中药饮片、原料药、制剂生产为核心,以保健品为补充的医药产业体系。其中产值上亿元企业8家,10亿元以上企业2家。

  将“大旅游、大健康”产业深度融合,依托商南金丝峡、山阳天竺山、镇安木王山、柞水牛背梁等旅游资源,商洛开发挖掘了保健养老、休闲养生等健康旅游产业,初步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标准化健康旅游示范区。同时,商洛积极开发特色旅游休闲健身项目,打造了一批户外体育旅游线路,形成健身休闲与旅游、康复、餐饮等配套的健身休闲服务体系,柞水县岭南千亩中药养生生态旅游观光园、中草药标本苑暨中草药观赏园,商南县试马牡丹观光园,山阳县漫川关现代农业观光示范园受到广大游客青睐。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绿色是健康的颜色。谱写“绿水青山”好风景,打造“金山银山”好胜地,发展健康旅游,商洛正以“大旅游”为杠杆,撬开“大健康”这片新天地。

  “4+X”打造产业脱贫路

  9月8日早上,商洛市山阳县板岩镇广梅沟村闫村组的赵方彦正在山阳县润佳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中药材装袋。

  赵方彦今年62岁,是村上的贫困户。2016年在帮扶干部的带动下,加入润佳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务工,同时他还在合作社承包种植2亩苍术。“加入合作社之前,我在县上打零工,吃了上顿没下顿,一年才勉强收入几千元。在合作社上班,不仅工作稳定,收入也有保障,预计今年年收入将近2万元,到年底我就能脱贫了!”赵方彦高兴地说。

  正如山阳的赵方彦凭借当地中药材产业脱贫致富一般,近年来,商洛市依托当地特色农业,以产业带动为脱贫攻坚主旋律,按照“大产业、大扶贫、大带动”发展思路,以打造秦岭生态农业示范市为抓手,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构建了菌、药、果、畜“4+X”特色农业扶贫产业体系,培育了森弗、君威、华茂等147家成长型龙头企业。

  “我们与贫困户签订包销合同,贫困户家里种植的菌类、核桃等由我们统一检验采购包装,销售至东方航空、中铁集团等大型企业。这样一来,贫困户家的农产品销路稳定,企业采购的食材也有质量保障。”陕西君威农贸集团副总经理王丹平说。

  2018年,商洛市发展食用菌1.86亿袋,食用菌从业群众达5万余户10万人,主产区菇农户均收入逾2万元、人均收入达5000元。全市发展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20个,成立食用菌开发加工企业4个,建成菌种生产场11个,发展食用菌物资、机械专卖店23个,食用菌购销大户1500余人。与此同时,全市发展核桃336万亩、板栗268.9万亩、中药材208.54万亩,养殖生猪288.3万头、禽类3993.4万只,菌、果、药3个产业产量均位居全省之首,板栗、茶叶、魔芋、蚕桑、猕猴桃等一批县域特色扶贫产业也在商洛遍地开花。

  “4+X”产业极大地带动商洛当地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全市累计23.89万人通过发展农业产业脱贫。2018年,商洛实现农业总产值175.3亿元,增长4.1%;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12元,增长9.5%,增幅均位居全省第一。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认真落实《商洛市实施‘4+X’工程加快推进产业脱贫夯实乡村振兴基础行动方案》和食用菌、核桃、中药材、畜禽产业4个专项产业发展规划,攻克脱贫攻坚中的产业培育重点难点,加快打造‘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和‘一业一龙头、一村一主体’产业发展格局,全市‘4+X’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将持续完善,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源源不断提供内生动力。”商洛市产业脱贫办相关负责人任伟文说。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