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 / 壮丽70年奋进新时代 / 正文
壮丽七十年 奋斗新时代——陕西国企新时代 新形象

重科技创新服务生态建设 高质量发展彰显国企担当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高质量发展纪实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9-09-18 09:00

  不同类型土地整治工程实施前后对比。

  陕西地建与榆林市政府签订榆林黄河东线引水工程等5个重大项目投资合作协议。

  长安大学土地工程学院聘任高层次专家。

  陕西地建集团近年来高质量发展荣获多项荣誉。

  陕西地建与西安交通大学共建土地工程与人居环境技术创新中心。

  陕西地建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合作共建中美土地生态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土地工程学科专业书籍。

  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科研人员在实验室里做实验。

  延安新区城市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效果图。

  渭东新城综合开发项目效果图。

  宝鸡法门寺东方大美佛汤城项目效果图。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时代呼唤新作为。党的十八大以来,高质量发展成为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主旋律和最强音。多年来,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紧紧围绕“做强国土资源主业、做精土地工程科研、做优社会和经济效益”三大任务,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逐步构建起土地管理业、房地产业、住宿业“三大主业”和现代农业、石材开发、土地技术服务“三大辅业”的多元化发展格局,探索出了一条具有陕西地建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为我省追赶超越发展贡献了“地建力量”。

  使命在肩 为全省追赶超越做好用地保障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以下简称“陕西地建”)前身是1992年由原陕西省土地管理局出资设立的陕西省土地科技开发总公司,1997年,更名为陕西省地产开发服务总公司。2013年7月,经省政府批准改制组建为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是省委、省政府为全面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解决全省耕地占补平衡问题,专门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用地服务保障而组建的具有公益性特征的省属国有企业。

  陕西地建作为我省专业从事土地整治项目建设、易地占补平衡造地、土地一级市场和建设用地开发、土地勘测规划设计、土地工程科学研究及土地相关产业开发等业务的省属国有独资企业,在全国率先开展土地整理开发,因地制宜进行盐碱地、废弃宅基地、沙地、沟壑地、污损土地、河道滩地、建设用地等多种类型的土地整治,走出了一条以土地工程促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新路子,累计实现新增耕地40余万亩,有力保障了城市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用地需求。

  近年来,陕西地建已发展成为立足陕西、辐射全国、走向世界的现代化土地整治领军企业。先后荣获省属国有企业2016年度及2014-2016年任期全面综合考核A级企业;2017年度经营业绩优秀企业和A级企业;2018年高质量发展净资产收益率和上缴收益贡献“双冠军”,经营业绩A级企业;在省国资委2018年度省属企业目标责任考核中综合排名第四,连续3年名列前五名。荣获陕西省先进集体,西安高新区特别贡献企业,西安市纳税百强企业,纳税信用等级“A级纳税人”,陕西省国有企业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多项殊荣,走出一条不依赖政府注资、没有银行贷款、自主开拓进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初心不改 积极主动融入全省经济发展大局

  眼界决定境界,思路决定出路。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陕西地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稳增长、促投资”指示精神,深入践行高质量发展要求,以重大项目投资拉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行动,主动融入全省各地市经济社会发展,先后与西安、延安、榆林、宝鸡、渭南、铜川等多个地市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相继实施了延安城市文化旅游综合体、宝鸡大美佛汤城、渭南渭东新城、富平石川河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整治开发等一大批利民、惠民、富民的重大项目,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现代化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地建样本”。

  在富平石川河,陕西地建先后投资10亿元,通过污水净化、覆土、隔离等综合治理技术,进行环境综合治理,提升城市配套服务水平。经过5年的精心建设,昔日的臭水沟、垃圾带变成生态城市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极大地改善了富平县石川河及周边生态环境,扩大了富平县石川河周边的生态文明圈,进一步提高了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和城市品位。

  陕西地建和延安市政府开展深入合作,在延安新区投资建设城市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建设总规模约719亩的酒店群、教学楼、会展中心、五星广场及配套住宅。项目集合休闲养生温泉、培训学习、会议展览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共建筑群,建成后将提供5000余张床位,有效提升延安红色旅游、培训的接待能力,成为延安人民及游客心目中首选的休闲、住宿之地。

  宝鸡法门寺东方大美佛汤城项目是陕西地建紧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与宝鸡市扶风县政府达成的重大投资项目。项目将建设10座星级酒店、具有佛教特色的汤池及佛文化演艺、禅茶休闲、佛文化主题公园等。项目建成后,将有利于完善法门寺景区旅游要素、延长旅游产业链条,推进宝鸡市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极大刺激陕西西线旅游。

  陕西地建与榆林市政府签订榆林黄河东线引水工程等5个重大项目投资合作协议,总投资规模预计将超千亿元,围绕榆林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着力解决水资源短缺、城市服务水平和承载能力不足、生态环境脆弱等民生需求,以重大项目投资建设助力榆林打造陕甘宁蒙晋五省交界最具影响力城市和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

  渭东新城综合开发项目是渭南市政府确定的市级重点建设项目,也是陕西地建与渭南市政府深化企地合作的示范项目。项目位于渭南中心城区与华州区过渡带区域,建设“一城、五镇、一路、一水系”4个部分,包含渭东新城社区、华州大道等多个重点建设项目。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连接渭南市中心区与华洲区的生态城市走廊,能够进一步提升优化渭南城市发展格局,为渭南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助推渭南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西安正在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步伐,加强与西安的深度融合发展,参与大西安建设,既是省属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难得的发展机遇。陕西地建与西安市人民政府通过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同约定,重点围绕耕地占补平衡、城市综合开发、产业硬科技、加强国土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和生态整治等领域开展深度战略合作,为西安全面追赶超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科技引领 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地建方案”

  创新驱动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陕西地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和科技引领战略,在科技创新平台、学科、项目、人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企业核心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

  近年来,陕西地建投资8亿元建成全国首个以土地工程为研究方向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土地工程技术创新平台培育基地、自然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陕西省院士专家工作站等九大科研平台,以及基础实验中心、浐灞土体有机重构核心试验区、富平中试基地、秦岭野外监测中心站等科研中心以及5个野外科学研究观测站,构建了集基础理论研究、共性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与推广一体的系统科技研发体系。依托这些平台,陕西地建先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40余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9项,其中一等奖5项;出版专著17部,起草地方标准5项,获得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31项、软件著作权23项;2018年,集团共发表科技论文1100篇,其中SCI/EI论文104余篇,《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造田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已通过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初评公示。

  人才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陕西地建积极实施人才强企战略,认真贯彻落实人才发展规划,深化引才、识才、育才、用才的培养机制,充分发挥“人才驱动”在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等方面的引领作用。截至目前,陕西地建拥有各类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近900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780人(博士81人), 中、高级以上职称54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15人入选首批自然资源高层次创新团队,9人获聘自然资源部土地整治专家,6人入选陕西省土壤污染防治专家库专家,20余人先后被西安交通大学和长安大学聘为博士生和硕士生导师,多人次荣获省部级科技创新标兵称号。陕西地建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科技创新团队荣获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和“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团队”称号,形成了学历、专业结构合理的高层次人才梯队。

  陕西地建积极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主动对接和依靠科研领域高层次人才,加强与高校院所的紧密合作,更好地掌握和利用前沿技术。近年来,共派出24批140余人次赴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阿根廷、巴西、日本进行学术交流,寻求项目合作。先后与麻省理工学院、剑桥大学、斯坦福大学、莫斯科大学等国际顶尖学府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合作共建中美土地生态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推进土地生态化基础理论研究、土地综合治理技术开发以及土地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此外,还成功举办四届中美土地工程国际合作学术交流大会和三届麻省理工学院ILP全球创新(西安)论坛,进一步推动土地工程学科的发展与创新,提升土地工程的国际影响力。

  在工程实践中,陕西地建破解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总结出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体系,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提出并积极推进创建土地工程一级学科。先后撰写出版了《土地工程概论》《土地工程基础》《土地工程原理》等系列专著17本,为土地工程学科发展提供了基础理论依据。2015年9月,陕西地建与长安大学合作共建了国内第一个土地工程学院;2016年9月,土地工程学院第一批研究生顺利入学;201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全国首个土地工程类本科专业已面向全国招生,跨出了土地工程学科建设的关键性步伐。与西安交通大学、长安大学共同合作,构建起土地整治工程(本科)—土地资源利用与修复(硕士)—土地整治工程(博士)的全链条式人才培养体系,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土地无科技”的认识,为土地工程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在国内,陕西地建先后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西安交通大学、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国内多所高校院所,在国家级平台建设、国家级项目申报、土地工程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深入开展系统理论技术研究。

  坚持以问题导向搞科研、以需求导向搞创新,构建了从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的体系,形成了“理论研究—技术创新—集成示范—应用推广”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机制。以韩霁昌研究员为学科带头人的科研团队,创造性地提出以土体有机重构理论为指导的“净土”体系,并成功应用到榆林毛乌素沙地、渭北重度盐碱地、黄土高原沟壑地、污损土地、城镇边缘区土地系统整治工程与人居环境质量提升等多种土地类型的综合整治,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陕西生态强省、美丽中国建设贡献了“地建方案”。

  凝心聚力 以党建为魂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企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陕西地建党委坚决贯彻落实新时代国企党建总要求,持续推进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引导干部职工切实严守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增强 “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 “两个维护”。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注重学做结合,坚持主题教育与全面从严治党相结合。积极完善三级子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推进三级子企业党建工作进章程;健全企业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做到党员管理服务全覆盖;开展集团内部巡察试点,二级单位配齐纪委书记,构建融合了法律、审计、巡察、纪检等业务的大监督格局,完善廉洁风险防控体系,强化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使监督常在、形成常态,落细落小、常抓不懈,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

  坚持以国企改革为着力点,以提高企业活力和竞争力为目标,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途径,强化改革实效,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制定了《深化改革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明确了高质量发展的行动目标,制定了重点任务,拿出了推进措施,为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提供了保障。坚持效益优先,采用“试点先行、示范带动”的方法,以股权投资、资产收购、债务重组、项目合作、知识产权等方式引入非国有资本,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先后成立了地建嘉信等5家混合所有制企业,实现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的资金、管理、市场、品牌优势互补,有效推动了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陕西地建积极践行国企责任,扶贫攻坚突出“真”字,真心真情真帮扶展现国企新担当。在产业扶贫方面,先后投资2亿多元在清涧、永寿、旬邑、商南等地实施了一批产业扶贫项目,部分项目已建成投产,有力促进了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例如,在商南县过风楼镇水沟村,陕西地建充分利用自身技术、人才、资金、品牌等优势,发展当地高秆月季产业,与村集体签订购销合同,每年包销万株月季苗,推动水沟村高秆月季产业项目发展,促进当地农产品和特色种植产业的生产规模化、质量标准化、产品品牌化,助力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走可持续发展致富路。在就业扶贫方面,协助村“两委”筹建以当地贫困户为主的村级清洁维修服务队,协助建设村集体公共洗衣房、公共浴池,解决贫困户就业岗位。在消费扶贫方面,全体干部职工响应陕西地建号召,利用周末时间深入到困难群众中去,为贫困户解难题、办实事,利用新媒体平台带动身边人参与消费扶贫,在脱贫攻坚第一线锤炼本领,实现人生价值。

  2019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陕西地建乘势而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陕西地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围绕“三个经济”建设,紧盯千亿地建目标,继续推进全域创新,攻坚重点项目,奋力改革创新,突出主业、壮大辅业,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