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 / 壮丽70年奋进新时代 / 正文
”五个扎实“谱新篇 追赶超越再出发——三秦儿女向共和国报告

脱贫攻坚战犹酣 三沈故里展新颜

——汉阴县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9-09-17 09:08 作者:陕报记者 张权伟

美丽汉阴。陈浩摄

  在汉阴县双乳镇的一家社区工厂内,工人们正有序忙碌着。陕报记者 张权伟摄

  医养结合,有效解决了失能、半失能特困供养群体的健康养老问题。 

陕报记者 张权伟摄

   汉阴有一种难以言状的美。地处秦巴腹地,她的美不同于别处。她因汉水而得名,依秦巴之雄,傍汉江之秀,山似眉峰聚,水如眼波横。山清水秀之间,蕴含着一种特别的灵气。“灵蓄南国一派秀,势成秦巴二脉雄”是这方山水真实的写照。

  与此同时,这里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革命老区县、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覆盖县之一。2014年年初,汉阴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6811户74615人,贫困发生率26.78%。现如今,经过数年奋战,汉阴县的贫困发生率已降至9.02%,并计划于今年脱贫摘帽。

  体制保障:“321”汇聚脱贫攻坚大合力

  农村稳则基础牢,乡镇强则天下安。

  近年来,随着农村有效劳动力大量外流,农村空心化、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加之村庄合并及农民居住越来越集中,镇村干部人力有限,陆续出现联系服务群众存在盲点、信访矛盾问题逐渐增多、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等突出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汉阴县委、县政府经过长期调研,推行了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密切“党员联系群众、人大代表联系选民、中心户长联系居民”为纽带,以管理网格化、服务精细化为路径,以村级治理平台为支撑的“三线两化一平台”(简称“321”)基层治理模式。

  7月11日上午,记者在汉阴县平梁镇太行村党群活动中心二楼会议室的墙上看到,全村群众的姓名都被填在“321”基层治理公示栏的网格中,并被标注成绿、黄、红三种颜色,十分醒目。

  平梁镇人大主席谢传武介绍:“依据管理网格化、服务精细化的要求,我们将群众分为放心户、关心户、连心户,分别对应绿色、黄色、红色,‘三线’人员按照颜色实行‘在线、一线、热线’服务。”

  太行村委会副主任蔡清当村干部也有些年头了,对于基层治理他感触最深:“原来调解矛盾就靠几个干部,小矛盾不能及时发现,家庭邻里之间一些琐事闹大了村上才知道。现在网格长所管的辖区就锁定在自家周围的十几二十户,有些矛盾在田间沟坎闲谝的时候就可以发现和化解。”

  “普通党员和人大代表就是群众身边的人,说话有时比干部还管用些。无论是维护基层的稳定,还是发展村上产业,网格化都可以做大量的协调工作,让大家可以把精力集中在经济建设上,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长期坚持下去,我们的民风民俗、发展环境都会越来越好,群众满意率也会越来越高。”汉阴县委政法委副书记唐继虎说。

  汉阴县基层党建破解了基层治理难题,推动了经济社会高速发展。6月5日,汉阴“321”基层治理工作法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全国首批20个乡村治理典型案例,是陕西省唯一入选案例。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汉阴‘321’基层治理工作法,让自治平台成为群众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大舞台’,实现了由‘镇村管理’向‘群众自治’的转变。”汉阴县委书记周永鑫说。

  兜底脱贫:医养结合让失能者生活更有尊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在陕南广大农村区域,失能与半失能兜底五保户因无人监管、无法监管,虽然政策兜底了,但由于日常生活起居无法自理,其医疗、养老一直是困扰基层兜底扶贫的难题。汉阴县在兜底扶贫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探索开展了医养结合集中供养兜底脱贫新路径,有效解决了失能、半失能特困供养群体的健康养老问题。

  对于汉阴县双河口镇凤柳村的吴兴胜来说,2003年是他人生最不幸的一年。那一年,在山西煤矿务工的他,因为一场事故导致高位截瘫,腰部以下失去知觉。无人照管的他常常一个人躺在床上,锅放在床边,侧着身子做饭吃。后来,村上把他送到敬老院,生活上虽然有人照顾了,但医疗条件跟不上,病痛没办法解决。

  2017年6月,在政府的帮助下,吴兴胜来到了县上在蒲溪镇新建立的失能群体供养养护中心(以下简称养护中心)。养护中心建在蒲双区域敬老院内,敬老院以医务室为界分为两个区域,一侧是76个生活可以自理的五保户;另一侧是特困供养人员护理专区,共有42名失能、半失能人员。

  正是在这里,原本对生活绝望的他重新找到了活下去的勇气。“我在这里吃得好、睡得好,还有人帮忙洗澡,衣服也是经常换,还有人可以聊天,生活不再无聊和痛苦。我一定要好好活下去!”吴兴胜激动地向记者讲述着自己在养护中心的生活。

  在养护中心照顾吴兴胜的是同样腿有残疾的文尚奎,他是在2018年7月被招聘进来的。在这之前,他以打零工为生,到这里后,他每个月有2000元工资。

  蒲双区域敬老院院长徐正民介绍:“以"贫"助贫、以""助残、以""助""是我们这里的一大特色。养护中心配备的13名护理人员为我县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提供就业岗位,使贫困户家庭有了稳定收入;在贫困户中聘用一些轻度残疾有就业意愿的残疾人上岗,达到了以""助""促脱贫;将医疗阵地关口前移、医疗服务无缝对接,让医疗资源合理利用,让入住的老人充分享受到医疗、护理、养老、康复融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

  据悉,在汉阴,采用蒲双区域敬老院养护中心这种模式的失能群体供养养护中心还有4个,共接收五保户和失能、半失能人员800人,全县集中供养率超过30%。

 “通过建立敬老养护中心,采取医养结合模式,让失能残疾人群体生活得更有尊严、更有获得感、更能感受到党的温暖。就业脱贫、健康脱贫、兜底脱贫三者有效融合,不仅丰富了兜底脱贫的内涵,提升了兜底脱贫的质量,也从根本上破解了基层失能兜底贫困户脱贫难题,为全县失能兜底贫困户有效脱贫探索了一条新路径。”汉阴县民政局局长沈涛说。

  产业扶贫:“三个一”让群众共享产业发展成果

  直到今年春节前,42岁的汉阴县双乳镇群众晏荣霞还未曾有打工挣钱的想法。“我就是想打工,也没有打工的门路啊,也就只能在家照顾孩子和老人了。”她说。今年2月,一个偶然的机会,她看到镇上新开了一家社区工厂。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她来到厂里面试,被录用后,上班仅几天,她就果断选择留了下来。

  “从厂子里骑电动车回家只要5分钟,家里有事能随时照顾得上,更不耽搁照顾孩子,还能补贴家用,干吗不留下来?”晏荣霞开心地说。

  这家社区工厂的正式名称是安康市民安玩具有限公司,是双乳镇从南京引进的一家毛绒玩具企业,于去年12月底开业投产。该公司总投资1800余万元,产品出口欧美,年销售额可达2000万元,为当地解决了150人的就业。

  与晏荣霞一样感到开心的还有涧池镇仁河村的谢开秀。已经66岁的她在家里闲不住,主动找到她家隔壁的社区工厂——藤发五金公司,报名参与藤椅编织工作。当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在客厅里编藤椅,屋子的一边和隔壁房间,放着编好的藤椅和待编的椅架。今年3月,谢开秀靠着藤编手艺拿到了1008元工资,这是她人生中第一次挣到工资。

  在仁河村及周边乡村,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家里挣上了工资。截至2019年5月,藤发五金公司组织开展手工编织技能培训10场300人次,带动仁河村及周边群众务工200余户,带动贫困户78户,群众户均增收达1万余元。

  为做好产业扶贫工作,汉阴县没少下功夫。为破解贫困户中的无能户、低能户、弱能户无业可扶、无力脱贫、增收无门,农业产业短小散,产业扶贫资金成效不明显等难题,经过充分调研,汉阴县委、县政府在全县探索推行“加入一个组织、发展一项产业、奖补一笔资金”的“三个一”产业扶贫模式,从根本上解决技术、资金、土地、市场等产业要素的有效聚集,最终实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扶贫资金保值增值、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群众稳定脱贫增收的目的。

  截至目前,汉阴全县共成立了135个专业合作社,除县城规划区内各村外,其余各村均已成立并完成注册开户;各合作社共流转土地3万余亩,今年计划发展桑树9000余亩、茶叶1.68万亩、蔬菜4000余亩;群众归集入社资金7726.6万元。

  在此基础上,汉阴县还实施了“镇园产业联盟”,通过外引内联,政策帮扶,贷款支持,引导主体与贫困村进行产业对接。目前已对接产业主体86个,落实产业项目226个。

  金融扶贫:“11331”让群众放心大胆地发展产业

  “都这么穷了,哪还敢再借钱啊!”当听村上的干部说可以从村上扶贫互助资金协会贷款时,家住涧池镇仁河村七组的杨荣弟是拒绝的。今年42岁的他9年前因肿瘤造成一条腿截肢,妻子朱珍珍患有智障,家里还有2个孩子需要养活。

  为帮助杨荣弟家增收,仁河村第一书记成欢一直鼓励杨荣弟发展养蜂产业。在反复劝说下,2017年,杨荣弟从村里的扶贫互助资金协会贷款5000元,养殖10箱蜜蜂。不仅如此,成欢还帮助联系蜜蜂养殖大户为杨荣弟提供技术指导,解决养蜂过程中的技术问题,让他安心养殖,增强发展脱贫产业的信心。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扶贫互助资金是解决发展产业借款难的重要途径。汉阴县将扶贫互助资金规范运行与创新拓展结合,资金安全与脱贫效益并重,探索了“成立一个总会,开发一套系统,夯实三级责任,实行三卡评级,推行1:1配股”的“11331”模式,使扶贫互助资金覆盖面更广、借款手续更简便、服务更快捷,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走出了一条扶贫互助资金管理的新路子。

  为加强村级扶贫互助资金协会会员管理,汉阴县制定了《村级扶贫互助资金协会会员“三卡”管理办法》。会员借款期满一年,实行会员“三卡”评级授信,村级协会根据会员缴纳基准互助金的额度、产业发展规模、家庭收入状况、归还借款本金和占用费的记录、道德评议结果、社会信用评价等情况,对会员进行综合评定,将会员分为三种级别,对应颁发金色、绿色、蓝色三种会员等级卡片,享受不同的借款授信额度及其他权益。

  “推行‘11331’模式,就是要让扶贫互助资金既‘看得到’又‘用得到’,防范扶贫互助资金趴窝、闲置、滥用的风险,破解资金扩充、借款额度、风险控制等问题,让每一分扶贫互助资金都发挥其应有效益。”汉阴县委副书记王毅说。

  据悉,汉阴县扶贫互助资金协会已经实现了贫困村全覆盖。截至去年年底,扶贫互助资金总量达到4995.38万元,累计发放借款4573.36万元,累计扶持农户3340户,带动户均增收5000余元。全县87个村级扶贫互助资金协会发放的借款无一笔呆账坏账、无一笔逾期记录,“11331”模式有效破解了扶贫互助资金使用安全难题。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