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高新区天臣新能源电池生产车间。
在关中平原最宽阔的地带,在八百里秦川的最东端,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步伐,渭南这片古老而厚重的神奇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2018年,渭南市生产总值达到1767.71亿元,是1949年的1186倍;人均GDP达到33009元,是1949年的434倍;水果产量达到460万吨,是1978年的690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969.62亿元,是1978年的223.4倍……一组组数据、一个个数字,记录着500多万渭南人民生活从贫困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回眸70年的峥嵘岁月,渭南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建设经济强市为目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攻坚克难、顽强拼搏,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别是近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渭南市坚持新发展理念,奋力追赶超越,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建设重大机遇,落实“五新”战略任务,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聚力“三个经济”发展,加快“三地一中心”、关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新活力不断释放,综合实力实现了一个又一个跨越,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整个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变化之一:从“大粮仓”到“花果山”。渭南是陕西的农业大市,素有“关中粮仓”之美誉。位于大荔县、建于清光绪年间的“天下第一仓”丰图义仓,至今仍是国家储备粮的重要仓库。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300多万勤劳智慧的渭南农民在巩固粮食种植面积、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充分利用当地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走出了一条发展水果产业的康庄大道。目前,渭南市水果种植面积达390万亩,年总产量达460万吨,不仅实现了从3月至11月,月月都有新鲜水果上市,而且果品还远销澳大利亚、俄罗斯、埃及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让世界人民品尝到了“渭南味道”。经测算,白水苹果、大荔冬枣、蒲城酥梨、临渭葡萄、合阳红提等5个渭南知名水果品牌的品牌总价值达133亿元。此外,经过十余年发展,渭南市设施农业规模也已占到全省面积的41%,是名副其实的陕西绿色大菜园,“华州山药”“赤水大葱”等品牌更是享誉国内外。
变化之二:从“零工业”到“新高地”。1个小型化工厂,1个小型纱厂,2个小型面粉厂,一些小煤窑、粗瓷窑和农具手工作坊,构成了新中国成立之初渭南市的全部工业“家底”。之后,受三门峡水库建设的影响,渭南又错过了国家对陕西重点投资布局的机遇,工业生产受到严重限制。然而,不屈不挠的渭南人民,始终没有放弃“工业强市”的梦想。改革开放以后,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渭南工业顺势起飞。目前,已经形成了以精细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航空为代表的五大产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是全国最大的钼精粉生产和出口基地,黄金产量居全国第三,发电量、钢产量和化肥产量均居全省前列。
变化之三:从资源优势到产业优势。巍巍华山、悠悠渭水,三圣故里、将相之乡。渭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依托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资源,渭南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着力打造旅游产业“新名片”,形成了以华山、少华山和洽川为主的自然景观旅游,以韩城历史文化名城、蒲城唐桥陵、史圣司马迁、字圣仓颉等为主的历史文化旅游,以渭华起义为主的红色旅游和遍布各地的休闲、观光、农家乐旅游。2018年,渭南市共接待中外游客72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70亿元,分别是1994年的81.1倍和470多倍。
……
没有逾越不了的山峰,没有跨越不了的激流。今天的渭南正处于践行“五个扎实”、奋力追赶超越、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渭南今后发展的根本方向和标尺,也是破解渭南发展难题的“金钥匙”。渭南该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针对这一问题,在渭南市委五届七次全会上,市委书记魏建锋表示,渭南市将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聚焦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经济体系、深化改革开放、打好三大攻坚战、筑牢民生底线等方面持续用力,推动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由“大不大”转向“强不强”,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接续奋斗、接力探索的结果,一切伟大的事业都需要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推进。只要沿着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不断奋进,锲而不舍、一以贯之、再接再厉,渭南人民必将走向更加光辉的未来!
本文照片均为资料照片